现在莫说皇宫, 就是民间的书坊茶馆酒楼客栈,讨论最热的话题都是秋闱考题。</p>
这事像是干草堆里的星点火星,刚开始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难民身上就没在意, 等回过头再看的时候, 这火苗已经从柴火堆的中间从里往外燃起来,火势之大,怎么都扑不灭。</p>
吴大人进宫前, 还从缝隙里抽出点时间将考题跟答案看了一眼, 只一眼, 便知道这是司牧干的好事。</p>
她脸色阴沉,将考题揉皱直接扔在脚底下。</p>
到底是她心软大意了。</p>
秋闱不比寻常,秋闱是国本, 不仅朝廷重视, 考生更是重视。</p>
换句话说, 秋闱一事,直接关乎所有考生的终生命运,比娶什么夫郎还要重要。</p>
考得好,便是二次投胎, 从此鲤鱼跃龙门。</p>
“往外说,这题是长皇子泄露的, 意在敛财。”吴思圆撩开车帘低声往外道。</p>
“是。”</p>
吴思圆进宫的时候,泄露出来的考题已经长了翅膀, 以五十两一份往外飞。</p>
现在各大书坊中,只要有考生的地方, 就有人在议论此事。</p>
安从凤站在一家文房四宝铺子中, 佯装在看一方砚台, 其实在听身后两个考生说话。</p>
“你买考题了吗”一人嘀咕, “我觉得那题挺真的,说是……”</p>
像是怕人听见,声音压低了很多,大概遮着嘴在说话,“说是答案跟吴思圆吴大人的行文思路有几分相似。”</p>
吴思圆那可是协办大学士啊,不管她为官如何,她都是个有真凭实学的人。</p>
如果考题真跟吴大人有些关系,那就说明可信。</p>
另一人道:“我本来想着可能是假的,但是这题最开始是从一富商的女儿手中流出去的。”</p>
“你想想,吴思圆筹集赈灾银,让富商们花了将近四十九万两银子,能不拿半点好处说不定是吴大人为了银子,这才干起了卖功名的勾当。”</p>
这么一说,可信度瞬间增加了无数倍。</p>
那人将书猛地合上,眼睛睁大,“如果是真考题,那可如何是好对我们这些真正埋头苦读的人来说,多不公平。”</p>
“朝廷之所以有科考制度,为的不就是选些有真才能的人吗,比如马尚书,比如宋大人。”</p>
“如果直接泄题,这功名还有何价值本来是沙里淘珠,如今珍珠跟沙子混在一起,沙子多了,哪里还能看得见珍珠!”</p>
“我们满腔抱负,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就输给手里没有那五十两银子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