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他杀、自杀、生老病死……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人离开人世,有的直接前往了地狱或者天国接受审判,有的灵魂沉眠,有的在世间流浪,他们看着活人和朋友讨论课题、讨论工作、讨论喜欢的人,看着他们与家人的温馨相处,看着他们举行聚会、参加比赛、观看音乐会等等,鲜活而又明亮的人生。
他们会感到孤独,感到痛苦,死者之间的交流是颓丧无助的,无法触碰,无法被听到声音,没有记忆,没有存在的价值,甚至还会被妖魔追赶吞噬,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藏起来。
我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经历这种糟糕的事?
这样孤寂的痛苦直到被神明发现才得到缓解,赐予自己名字的神,将自己带入新家庭的神,给自己同伴的神,告诉自己是有用之人的神,给了自己存在意义的神。
这就是为什么,神器对神明会产生天然的依赖之情的原因,不仅是天道的约束,更是因为神明将他们带离了痛苦。
而收养神器对神明而言也是一件很需要仔细斟酌的事,神器和神明之间由名字的羁绊连接在一起,神器的心情、状态、以及行事是否为正,都会传达给神主,收养的神器越多,神主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就越多,承受的负担也就越重。所以每个神明都会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决定收养多少神器,信仰之力越多的神明能够抚养的神器也就越多。
当然,像毘沙门那种近乎于补偿式的收养频率是不可取的,她放弃了标准,只要是她遇上的死灵,即使已经被妖魔污染她也会伸出援手,到后来家中残缺的神器越积越多,她也必须每天药浴才能缓解疲惫,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即使没有术师的阴谋她恐怕也会耗尽心力,最后被拖累到换代。
毘沙门家在高天原上众神眼中就像是一个垃圾回收站,破碎的、生锈的、没有工作能力的神器聚集在一堆,她就像是个垃圾场女王一样,甚至还招来了面妖这种不祥之物的袭击,简直是给神明丢脸。
在神器的管理方面,众神的看法大抵相同,做得好的比如菅原道真,他家的神器如果刺痛的神主,不论大小事,在祓禊后都会收回名字逐出,将损失最小化的同时也教会了神器们什么该做,什么又不该做。
另一类就是以宇迦的方式为代表,直接不收神器或者尽可能的少收,这类神明大多是文系的神,他们通常会找非人类的神使来辅助自己的日常工作,好处就是不用担心神器的各种负面情况产生,但也因此,神使和神明之间没有神器和神明间那样快速增长的默契和情感。
最后一类,便是继承。前代的自己所收养的神器,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就像是遗产,一笔珍贵而又伴随着危险的遗产。
神器是人类,人类会犯错,会控制不住自己某方面的情绪,这都是正常现象。对于换代的神明而言,对神器的感情是陌生的,可是神器的感受却不同,他们大多是被迫地接受了神主换代的残酷事实。
但试想,对神器而言,敬仰的神明、视若父母的神明,甚至是暗恋着的神明,祂变成了孩童模样,仰着头,一副全然陌生的神态问你,“你是谁?”。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情绪崩溃的神器都能夸上一句坚强。
即使是缘本这样稳重的类型,也在不明真相的时候因为宇迦的“换代”躲了他一阵子。
大国主:“不带缘本的话也不会太影响吧,你家别的神器我记得也有武备类型的,叫什么来着……杏本?”
“嗯,如果我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唤醒缘本的记忆,那就不带他去讨伐术师了。”宇迦会突然收养新神器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七个刚好,再多他也照顾不来,人类的感情敏感而又脆弱,不能好好维护的话对他们而言也太残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