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帝是下了早朝,处理完朝政后过来的。本想着到保和殿逛一圈,露个脸意思意思,没想到竟被这届会元的策论吸引得挪不动脚。
“陛下,时辰不早了,该用膳了。”宣德帝的贴身大太监小声提醒道。
宣德帝“唔”了一声,将目光从答卷上收回来,对候立一旁的主考官通政使司左通政林尚宾吩咐道,“把他的考卷誉写一份送到乾清宫。”
林尚宾有些迟疑道,“皇上,这……恐怕不合规矩,考生的答卷需弥封——”
宣德帝不耐烦道,“你们该怎么阅卷怎么阅卷,朕不插手。”
林尚宾刚要松一口气,就听见下一句,“麻溜的,正阳门下钥前,朕要在乾清宫看到东西。”
“臣遵旨。”遇上如此任性的帝王,林大人也无可奈何。
作答完毕,李俏俏闲来无事,便主动揽下了这份差事,美其名曰,她写的文章她熟悉,抄起来更快。
既然是考生自己要求的,林大人觉得并无不可,于是让她赶紧抄下来。
殊不知,李俏俏抄完了原文,又在后面夹带了好多私货,看得宣德帝熬了一个通宵。
殿试结束,成绩还没出来,李俏俏就彻底火了。
谁也不知道她才学几何,文采如何,但仅凭皇上钦点要了她的考卷,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一夜之间,李俏俏名声大噪,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不过,在大丰权贵们的眼里,李俏俏再怎么火,顶多也就是个状元身份。
状元是什么?
三年一个,十年三个,再加上偶有恩科,这满朝文武,文状元、武状元加到一起,总数绝对不下三十!
稀罕吗?
好像算不上。
再者说,即便中了状元,也只能说明她文章写得好,学问做得好。但当官和做学问可是两码事,才华横溢却当不好官的人比比皆是。
就比如宣德十三年的状元郎吴启恒,十五年前从八品,十五年后还是从八品,除了吊书袋子,别的什么也不会。
所以,状元不状元的,在权贵们心里根本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