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乖孩子,睡吧!睡吧!”
韩安娜看着女儿如此乖巧,眼眶一热,差点没流下泪来。
她伸出手,慈爱地看着怀中的女儿,抚摸着周小米那因为营养不良、而发黄分叉的头发,心中暗下决心:“不行,这样下去不行,必须要弄到食物!不然,我的小米会被活活饿死的!”
至于,这个小型难民营地中,所谓的一日三餐?
不过是光可鉴人,能数清其中米粒的清水粥罢了。
可以说:根本不顶事。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人的食物,都是这样。
在宋小丹的这个小型难民聚集地中,‘付出贡献’与‘享受待遇’相关联。
比如:巡逻的敬畏组人员、搜集食物的探险队,就能吃到饼干之类的一些干饭。
——这也与他们的职责有关,更多的活动,更容易遭到危险,自然就必须要更好地补充体力,才能胜任工作。
而那些没有付出,只是得到营地庇护的,没有贡献的,就只能喝清水粥了。
每天,三碗清水粥,可以说,这点食物提供的能量,连不运动的孩子,都支撑不了。
什么,主动去做活,获得食物?
可——
在这营地中的活计,一个萝卜一个坑,也不是你想你想做,就能做的。
如巡守、探险之类,因为随时可能面对诡异,以及其它各种危险,所以需要身强力壮之人,像韩安娜这种,直接就会被刷下来。
而洒扫、做饭,后勤人员,这些‘美差’,则都是那些有功勋贡献之人的家属、亲朋,才能获得的。
可以说:在宋小丹的营地中,一分贡献,一分待遇,这个铁一般的准则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也正是因为这种残酷的公平,而非圣母一般的作为,才让这个聚集地凝聚起来,成了如今的小有规模。
韩安娜是明事理的,也并不对自己与孩子的待遇不满,她清楚知道,营地并不欠她们的,给予安全庇护,每天三碗清水粥,已经是大大的善举了。
若是再给予更多,那反而就会挑战‘那种默契的公平’,让做出更多贡献的人不满。
“营地中找活,获取食物,似乎是没办法了,难道,我要自己出去?”
韩安娜目光一闪,心中暗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