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既然说到这里了,我就说说我的想法。
炭窑是大伙儿一起挖的,棚子是大伙儿一起搭的,地更是大伙儿一起赚来的银子买的,连带着家里添置的锅碗瓢盆等等,都是大伙儿共同的,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公家的。
现在我们改变原来的模式,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卖出去,得来的银钱大伙分。
另一种不卖,将这部分作为投资,由专人负责经营,年底大伙儿一起分红。
当然啊,这只是我的想法。
大伙儿也可以趁着过年这段空闲好好琢磨琢磨
有什么好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来,咱一起商量商量。”
“不是,粮娃子,你这……”
莫老头话未说完,便被顾有粮给打断了,“莫叔,都是一路走来的,不说那些。”
而后再次看向大伙,“我最后强调一下啊。
买卖上的变化是为适应我们生活的需要,并不代表着我们就此散伙。
就跟一个大家庭,因为小辈儿的增加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分成若干个小家似的。
小吵小闹没问题,但遇到困难还是需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
一番折腾下来,大伙儿觉得到手的银子好像也没那么香了。
提着钱袋子,在火把的照耀下,沉默地回了各自的屋子。
——
第二天开始,大伙儿分批出去置办年货。
顾有粮跟人调了班,睡到日上三竿,才带着妻女慢悠悠地往京城而去。
一进城门,就听舒韵念叨道:“鸡、鸭、鱼、鹅、肉以及萝卜白菜这些由专门负责采买的,不用咱们操心。咱首要任务是买布料、棉花,其他的看着啥算啥。”
顾有粮听见她这话,直接赶着驴车去了平日里听闻过的风评比较好的锦色坊。
一间专卖布料的铺子。
小二哥看着走进来的一家三口,笑靥如花地迎了上来,“客官,里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