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之相,原是朝廷之臣,与国关系不大,但渤海国例外,因为渤海国相,是渤海王自己任命,朝廷承认的。</p>
百官心里都明白,这个渤海国相,其实就是渤海王的人,若是他为冀州刺史,那冀州岂不是……</p>
冀州,并州。</p>
脑筋转的快的官员,已经联想到了。</p>
而知情的荀爽和蔡邕,默契的对视了一眼,用神态与眼神交流着。</p>
蔡邕笑着点点头:恭喜慈明,荀氏出一栋梁之才!</p>
荀爽点头回应:过奖过奖,你蔡氏也不差!</p>
蔡邕无奈无头:可惜老夫只有两个女儿,哪有你荀氏厉害,荀彧荀谌,都在渤海王帐下任职,女儿也嫁了他,和我家昭姬共侍一夫!</p>
荀爽微微昂起头,颇为受用。</p>
他突然想到了这朝中,还有一位荀氏族孙,荀攸,如今,依然做什么黄门侍郎,没有半点长进,要不要干脆送他去渤海王那算了说不定前程还会好一些。</p>
董卓一进一退,默契的将此事敲定下来。</p>
数日之后,当朝廷任命书到达邺城时,就连刘擎,也大感意外!</p>
惊喜,大惊喜!</p>
刘擎召来众人,当他们的面道:“这董卓太上道了,我想什么,他都知道似的。”</p>
不难想到,这可能是八面玲珑的贾诩出的主意。</p>
因为连刘擎自己都觉得,自己已经封不无可封了。</p>
“文若,此番加官晋爵,得好好宴请一番!”郭嘉已经开始指望荀彧的酒席了。</p>
倒是荀彧,听了消息之后,依然很平静。</p>
“主公,此事真不是你与董卓通气所为”</p>
刘擎笑着摆手,信誓旦旦的回道:“大丈夫说一不二,此事,我着实不知!照我猜测,应该是徐荣军报之中,有所提及,那贾琮为袁绍筹措粮草,此事做的低调,却不是滴水不漏。”</p>
至少在刘擎这儿,已经漏的底都没了,徐荣得到一丁半点风声,也十分正常。</p>
“该是如此,听闻此番贾琮回到邺城之后,一直告病闭门谢客,不仅粮草都没有赚到,连车架都陪进去了!”</p>
刘擎突然好奇问:“贾琮的车架,去哪了”</p>
沮授接过话,这事是他经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