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别无选择,几十万的大军,无数的辎重,都在自己手里损失掉了,却是节节败退,屡战屡败,毫无建树。
他捏着电文,长长的吐出了口浊气下令传令兵骑着马赶奔布拉斯克,带着精锐的护卫团,到那周围的几个村镇征粮。他必须为大军准备粮食,否则,他们全要饿死在这茫茫的大雪里。
待传令兵离开,征粮队伍开拔,他郁闷的心情也在此时得以缓解。
原因无他,昨天返回收拢部队的回来了,带回来一万多人,而且还有不少的弹药和粮食。他们在敌人离开了战场后,大胆的返回战场,沿途在雪地里找到了些丢弃的粮食和弹药。数量虽然不多,可也聊胜于无了。
“传令,向贝尔加斯克进发!”
朱可夫大声的喊着。
随着他的命令,一个个在雪地上冻了一晚上的士兵,手脚僵硬,浑身冰凉的佝偻着身子,向贝尔加斯克开拔。
朱可夫的行进速度非常慢,在天黑的时候才赶到图伦,距离最近的城镇还要有百十公里。
士兵们,一个个饥寒交迫,他们仅有的粮食也被告知,每顿仅能吃一半。剩余的全部集中,统一分配。
肚子里没有货,天寒地冻的大雪里跋涉,士兵们那里还能走的动?他们并不知道其他地方已经被先遣军攻打,并洗劫一空,否则。恐慌会控制不住的。
老毛子的坚韧在这一刻也算充分的体现。那些士兵虽然很饿,但在寒冷中,却没有倒下,只是行军的速度一天不过五六十公里而已。
朱可夫非常担心这种情况出现,一旦恐慌出现,大军,立时就会崩溃,再也控制不住。
他召集党员,让党员带头。少吃,自己也以身作则,走在队伍中间,吃住都跟着士兵,避免不满的情绪出现。
但这也避免不了又有怨言的,好在苏俄部队的管理已经走入正轨,只是小声,小范围的议论。而没有导致大的喧哗。
他在宿营的一刻,心知肚明。今晚吃完晚餐,明天仅仅够一天的粮食了。可还有百公里,也就是说,他必须在吗,明天晚上,将粮食准备好。
他叫来知根底的中校。杜列夫斯基,让他带领两个团连夜出发,急行军赶往切列姆霍沃,提前征集粮食,返回迎接大军。
他们身后征集的粮食在明天晚上能够赶上大军就不错了。而且还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他必须做好准备。
杜列夫司机带着特拨的粮食,带着两个团,没有宿营,先一步离开了大军,赶往了目的地。
此时,布拉茨克那里正乱着套。征集粮食的部队并没有钱,虽然经过这里原有的管理者帮助,说国家需要粮食,部队需要粮食,大家交的粮食明年可以抵税或者开春可以领救济,领钱的承诺,并没有让并不富裕的民众买账,他们也要过冬,还有漫长的四五个月的冬天,还要度过春荒,前后半年多,让他们一点储备没有,不是等着饿死吗?
每户都拿出极少的一部分,并不敢将不多的存粮全部上缴。
一天的时间,在布拉茨克那里,征粮的队伍连三千斤粮食都未能筹集到。这点粮食放在几十万的大军里,毛毛雨一样,喝粥都困难。
有党员,有政斧的公职人员,他们家里不种田,存粮更少,虽然没有被先遣军搜走,可显然过冬不易了。于是
。,他们将住户还有存粮,还有成袋土豆的事情告诉了征粮的,要饿一起挨饿。
这些当兵的一挺不干了。他们在前线拼死拼活,不就是保家卫国吗?有谁是为自己利益的?在大军有困难的时候,老百姓居然还有私心,这让他们如何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