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五郎的一封家书,因为是齐家人给稍来的,厚厚的一封。
家书给了李氏,李氏收了暂时起来,等忙完正事儿,家里再一道看呗。
齐五和齐小六的信沈清晨打开看了看。
意思和齐管家说的差不多,不过比齐管家要直白多了。
齐五大气的道:“细料太少,多备一些,要钱要人你安排,费用我全部承担!”
齐小六则是比较直白了:“白五爷你哈时候来京都啊,赚大银子还是一道好啊,还有,亲姐啊,那料必须足足的才行啊!”
看了这哥俩的信。
再结合齐管家说的。
就明白了。
细盐在京都说供不应求都是谦虚了。
齐家本就有盐引,可以经营盐。
只是以前的量特别小,从盐司进,再卖出去,量总共就那些,卖完就没了。
粗盐比较多,大颗粒的那种。
就从齐五和沈清晨签了合作之后,年后齐家的小厮第一趟就来了两辆马车。
毕竟这么大的雪,还以为没有什么东西要收。
来两辆马车,还只是为了给白家送礼。
有齐家和余锦儿从京都送来的节礼,可是年前因为大雪路不易走,就一直拖到了年后才送到。
结果,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不但有回礼,还有那么细的盐。
当时小厮看到那又白又细又如雪一样的盐时,掐的自己胳膊都青了。
太多了!
就这还是白家人自己偷摸弄的。
价格什么的,小厮压根就不用管。
只记录好哪天哪时,收了啥玩意儿,多少斤重,然后下次再来的时候把上次的银子再稍回来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