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劭恒走后没多久, 就打电话回来说, 小哥哥十分喜欢苏田的礼物, 特地给苏田准备了回礼, 用邮局寄过来, 让苏田这几天注意邮局的邮件。
苏田没想到还会收到回礼,开心的道“谢谢小哥哥,对了, 小哥哥身体好些了没?”
季劭恒道:“还需要在医院观察几天, 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 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苏田诧异的扬了一下眉, 紫外线过敏这么严重吗?这么久了还需要在医院观察?
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苏田怕对方身体上还有别的问题, 就没有多问, 说了两句祝小哥哥早日痊愈的客套话就又把电话给了何青婉。
不过,她还真好奇,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哥哥会回赠她什么礼物。
谁知道还没等到小哥哥的礼物, 她们就收到了另外一份出乎预料的“大礼”。
随着《卡卡历险记》的持续火爆, 苏田他们后来追加的十万册投入市场之后,引发了更大的销售浪潮。
一时之间,风头无二。
最惊人的是, 本来被誉为少儿读物的漫画,竟然在十几岁, 甚至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群体中备受追捧起来。
小孩子思想简单, 只看到了代表正义的卡卡和代表邪恶的马戏团老板之间的对抗, 但是理解能力更强的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却看到了漫画中更多,更复杂的隐藏含义。
马戏团老板,马戏团中的其他动物,来看表演的观众……
每一个角色,似乎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
而漫画的主角卡卡,更像是每一个阅读漫画的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
甚至在某一个著名的节目访谈中,主持人提出《卡卡》的火爆,到底映射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漫画中的马戏团老板,又映射了的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节目中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特别小的小朋友们还看不懂,觉得马戏团老板就是马戏团老板,是坏人,但是从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答案就开始变得五花八门起来。
有人认为是老师,有人认为是教育制度,有人认为是父母,有人认为是公司领导,有人认为是社会潜在的所有压迫,有人认为是【哔——】。
最引人瞎想的,是最后从阳光中伸出的那双手,又有着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在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中,人们对《卡卡历险记》的作者充满了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创作出《卡卡》这样的角色,赋予一只小狗,如此充沛的生命力。
在这种浪潮声中,出版社敏锐的嗅到了商机,问刘楷言要不要主动露面,接受杂志社的采访,做一期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