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姬给大家一人发了一个碗,解释道:“部落最近人太多,我们也跟着一样吃,大家吃得都是一样的,叫什么猪食。我们启子说的。”
发完碗后,大姬给每人碗里放一小块茎块,放一尾两尾蒸熟的鱼,再倒少许汤水便算是一顿了。
鱼的分量不小,吃饱也是可以的。
大姬和几个老妇也是一人一碗,大家一般无二。只是人群里,好像有些人是没有汤的,有些人则有汤有肉。
绿巧想起大姬之前说的话,感觉自己抓住了关键,问道:“启子这什么进度,什么细分是怎么回事?”
大姬道:“这个我也说不太明白。部落现在人太多了。据他说,现在有什么一千一百人了。这些人我看着便头疼,乔嬉算是能干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我也担心人这么多,得吃多少东西啊。”
“启子告诉我们,说了什么细分,什么量化。食物吃多少算出来,做事做哪些细分出去,人怎么管那就继续分组。”
大姬喝口汤继续道:“他说现在我们一天要吃多少,那便应该打多少鱼回来,去多少人,每人打多少鱼。没打够不要回来。我们煮多少,蒸多少也算好了。如此一来,大家基本都能吃饱。也不怕有人饿着。”
“管人呢,他说什么全民皆兵,每十个人设一个长。就叫十夫长。十个长又设一个长,叫百夫长。做事也是一个长为一组,该做什么做什么。做好了喝汤,做不好就只吃干的。我们这些老的,也一人对应看一个地方,叫什么监工,刚开始有些别扭,现在倒觉得挺好。”
这算是林迹大半年里教数学的一次实际应用。现在姬林来了三个月以上的人,对十百千基本是有概念的,这种十百千的军事部落组织,也比其他的组织更容易让人接受。
绿巧对十百千的概念还有些迷糊,但多少也算懂了林迹的运作。虎蛮的模式可能也是一样的。虎阿蛮下面有十姆,十姆下面还有不少辅妇,这些辅妇才带着各勇士群。林迹只是用更奇怪的方式划分了而已。
只是虎蛮这种组织操作,只在会猎的时候使用,平时是不会进行这样的操作的。这是因为便是虎阿蛮本人,也记不住想今天这么大场面的分工。
绿巧将疑问问了出来:“启子记得住这许多事情?”
“记住?”大姬想了想道:“他记得住。他发明了一种叫文字的东西,那个组做什么,他都用那个记下来。而后一看便知。这些文字之前他教那些小子们,没有一个肯好好学的,都不知道有什么作用。现在都知道了,却还是没几个人认得那些。我老了,也没有学。悔啊。”
这次量化分工,自然也凸显了文字的作用。这让部落的头目和孩子们终于知道他们之前所学的东西的重要性,变得更加刻苦去学。
大姬说着悔恨,其实脸上却是无尽的傲意。这些东西,可都只是我姬林有的。
……
姬林将第三个寨子建好之后,开始往周围修路。西面的修到铜矿还要再往西,北面的绕个弯往东北游妲,南面的林迹打算修到长江边上去。东面的……算了,到目池就好了,省的虎蛮的人不高兴了,顺着东面的道路一路攻过来。
三个寨子可以住下一千多人,可是林迹没有打算将这些人全放在一起。
目池边也建起一个小寨子,就叫目池村。在哪里放五十人。在通往游妲的道路上,每隔十公里建一个村寨,也各放五十人。铜矿早就到了要挖的时候,也在那边建一个村寨,给挖矿的野人一个安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