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板还是有些不放心,继续派了喽兵去登州听消息。</p>
又过了十几天,喽兵回来说,登州城内一切恢复如旧。街市平稳,人员来往正常,官府那边也不见有什么异常举动。新任知府大人每天忙于处理公务,听说很是勤勉。</p>
众人心上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李板大为高兴,山寨摆开宴席,一连大喝了好几天。</p>
天气一天暖似一天。山上到处草木葱茏,一片一片深深浅浅的绿意。</p>
梁员外和马扩等人回到芦花村已经三四天了。</p>
日子恢复了平静。</p>
芦花村的村民们种田、捕鱼,进进出出,忙忙碌碌。表面上看,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可心惊肉跳的感觉其实并未从心上完全淡去。天黑之后,别说是村口,就连大街上也几乎看不到人,昔日热闹从容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p>
赵榛开始盘算去金国的事情了。</p>
父母,家人。那么近,又那么远。</p>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榛心头的希望和失望一样多。他不敢去想九哥赵构,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针一样扎在心上。家国情仇,手足之意,在某一个瞬间,会被权力的欲望轻易地抛弃。</p>
北地的春天,必定比中原来的更迟。身陷异国的亲人,在料峭的春风里,想的可是故园的杨柳如烟</p>
在愈来愈浓的春天里,赵榛时而兴奋,时而心慌。好在有马扩等人相助,萧若寒对北方的地理和风土人情也颇为熟识,他的心里才慢慢平静下来。</p>
反正有的是银子,众人有条不紊的准备着。马扩原本想找此前一同出使过金国的呼庆,可登州早已不是大宋的国土,那呼庆下落如何,仓促间如何能知道。</p>
依着马扩的意思,扮做出海的商船,从高丽登岸,再从那里想办法去大金国。于是,采买了些丝绸、布帛、瓷器和茶叶等货物,屯在梁员外家中,以待出海时装船。阮小七和末柯、田牛则忙着预备船只,做一些出海前的必要维护和修理。</p>
一空下来,几个人就在屋里计划登岸后的路线,想着会遇到的各种情形。</p>
马扩有过两次出使金国的经历,萧若寒本就在北方长大,虽然辽国已不在,可那些地方还是熟悉的。有了这两人,原本看似难办的事情,忽然一下子轻而易举。</p>
几天下来,赵榛心里也有了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p>
梁员外见众人就要走了,心中颇有几分不舍。倒是梁老夫人掩不住脸上的轻松,私底下有一种“送瘟神”的窃喜。这也难怪,毕竟梁员外的牢狱之灾,都是因马扩等人所致。</p>
春天的芦花村风和日丽,绿树成荫。山岭上,原野里,各色的野花盛开,鸟雀儿快活地飞着。赵榛等人都有一点儿舍不得离开。</p>
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众人已准备好了所有的东西,只待东南风起,浮海横渡。</p>
那日天色清明,几个人坐在院中的石榴树旁,一边喝茶,一边谈论着出海的事情。</p>
忽然,村子里隐约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狗也很大声地叫了起来。众人正在纳闷,听得大门外脚步声急促,一个家人推门闯了进来。</p>
“各位爷,大事不好了!”家人抚着胸口,大口喘着气。</p>
“怎么回事”梁员外站起身,“你先别急,慢慢说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