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匈奴降将赵信,他接触过伊稚斜,深知对方的品行,对方贸然出兵一定有所设计。</p>
汉武帝点了点头,认为赵信的话也有道理。</p>
第三阶段原来是这个啊……</p>
李济察觉到战役的新一阶段已经开始了。</p>
按照历史上的进程,漠南之战中,卫青一共有两次从定襄郡出兵,一次是在春天,一次是在夏天。</p>
第一次出兵众人并没有收获多少,甚至连伊稚斜的影子都没见到。</p>
而第二次因为卫青“见沙而返”的策略,让众将得以深入大漠,见到处于大漠深处的匈奴部落。</p>
在第二次出兵之中,霍去病的大胆突袭右地,立下不世战功封得冠军侯,同时东路的苏建赵信二人深入左地,遇见了伊稚斜的部队,最终大败而归,一人全军覆没,另一人则是被匈奴俘虏。</p>
而如今因为李济的出现,提前完成了霍去病的操作,以至于后续的进程得到更改,所以导致了伊稚斜南下的局面。</p>
可以说李济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p>
“李济,你说我们到底要不要出兵”</p>
以李广为首的主战派和以赵信的主守派争论不休,吵得汉武帝头疼不已,于是乎他求助到了李济。</p>
在他看来,这位来自天外的年轻将领似乎有无限魔力,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汉庭与匈奴的局面。</p>
“这得看陛下是什么想法。如果陛下想要一举平定大漠的匈奴,出击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陛下想要守住战果,那么在定襄郡防守抵御是最好的选择。”</p>
李济拱手说道,为汉武帝提供了两个选择。</p>
对于汉武帝如何选择,李济没有选择干涉,毕竟匈奴部队南下,十万大汉铁骑才是正面部队,他那一万不到的骑兵,无法翻起很大的浪花。</p>
但如果让李济选择,李济势必会选择出兵与匈奴决战在戈壁,这种选择才最符合他的利益。</p>
汉武帝有些纠结,随后看向霍去病,询问起建议。</p>
“陛下,此乃击溃伊稚斜的最佳机会,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不知何时才能与匈奴人决战。”</p>
霍去病毕竟还是年轻,具备年轻人的年少气盛,当然这里头也有对自己武艺的自信,重创匈奴不在话下。</p>
汉武帝又望了一眼大将军卫青,这是他最为倚仗的帅才。</p>
“如果陛下想打,末将愿意带回伊稚斜的头颅。如果陛下不想打,末将可保这边境无事。”</p>
卫青板着脸回答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