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嬷嬷那儿也是递上一封书信,这是司徒氏给弟弟的。
司徒老太爷把两封书信都看过一遍后,他说道:“当初写信时,我就已经把自己的态度说明了。如今侯府同意,弘光又是一个好的,我当然是乐意添一位承嗣孙。”
司徒老太爷不拖拉,这时候他唤着自己的管家,让对方拿出早备好的清单。
清单可不老少,那是厚厚成台帐。
“这是清单,弘光一旦过继到我的名下成为承嗣孙,我这一脉的家业全部献给朝廷。一切托给侯府来禀明上意。”司徒老太爷连清单都给了,这时候是动真格的。
“至于司徒氏一族的不满意,那就要侯府来压一压。”司徒老太爷的目光是望向朱管家。
“老太爷放心,侯爷提前有吩咐,让拿着侯府的贴子来。到时候办事情自然是拿出侯府的威风。便是侯府压不住,侯爷还跟东宫求到一张贴子,这天下间还有人敢与东宫忤逆不成?”朱管家说话时,瞧他说的淡然。可语气里是不害怕别人半分的威胁。
“东宫都知道。”这一回司徒老太爷是惊住。
“自然是如此。”朱管家是得意,他是不会落半分侯府的体面。
当然朱管家不会知道的,就秦王如今回秦藩。朱弘明怕事情出现反复,他就去求的母族定国公府,然后走的定国公府的门路,把事情捅到太子司马楧的面前。
秦藩战乱太久,朝廷在里面要投钱恢复民生。
太子司马楧如今就在帮衬二弟秦王在做这等事情。这时候忠勇侯来献家业,来给朝廷送一大注大钱。东宫的太子司马楧只有欢迎的份。
太子司马楧为着朝廷,这一回,这一位也是坚定的站在忠勇侯府这一边,这把贴子都是给出一张。
“好。”司徒老太爷是信心大增。
“如此一切就要管家多费心。”司徒老太爷很高兴啊。
忠勇侯府的祖地淮水府。
知府大人在衙门里收到忠勇侯府的拜贴,这一位知府老爷下头治着一府之地,管着八个县治。真可谓是一方“诸侯”人物。知府大人是实权在握,在地方上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这一位瞧见忠勇侯府的贴子,他当然是赶紧的见了朱管家。
朱管家一来也不拖拉,他把来意一说。
“此等善事于朝廷大利,忠勇侯府果然不愧是朝廷忠臣。”这时候知府也得夸一回话。瞧瞧人家这过继送孙儿的,这不贪图钱财,家业全献给朝廷。这纯粹就是过继孙儿去承继香火,去孝敬老人的。
“此等善举,本官一定配合。若是下辖民间有不配合,不知效忠朝廷的恶徒,本官一定禀公执法,不偏不倚。”话说的漂亮。知府的态度却是表现的明明白白。支持这事情的人是效忠朝廷的忠臣。不支持的就是恶徒。
朱管家连连道谢。
在离开时,朱管家是依旧例,他给知府留下一份京都的土特产,然后才是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