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大寿,京城各府的武勋人家,有一个算一个的在京都的都是来侯府做客。
这时候的忠勇侯府那可谓是门庭若市,那是一个喧嚣繁华,好一派的朱门盛景。
杜绵绵哪怕怀着身孕,她在吉时将到时,她还是随着杜家老太太、三太太崔氏一起前来庆熙堂,来给太夫人贺喜。给各家的武勋府中的太夫人、夫人们见礼,一一拜会后,杜绵绵得着太夫人司徒氏的话,她才能寻着机会是躲一个小懒。
主要还是太夫人司徒氏心疼小孙儿朱弘光,这小孙儿是盼着多少年,这好不容易成婚,这是盼着一个子嗣来。
太夫人自然是让杜绵绵万事以子嗣为重。这时候就不多掺合这等热闹来。
侯府办大寿。唱堂会的,唱小戏的,玩杂耍子的。总之,那是各堂处,有各自的宾客。
男客在前院,女客在后宅。前后宅处,还有婆子守着门。自然是守好门户,以防着男客、女客是走错地儿。
就是在宴会最热闹时。
有小太监来传话,这是送着上头给忠勇侯府的赏。这一份赏是来自东宫的太子、太子妃。
太夫人司徒氏自然是满面荣光,那是笑脸盈盈的受下赏。来传话的小太监还是得着侯府的红封。
小太监离开时,又是给太夫人司徒氏亲自的祝福一回。这满府上下的女客中,自然多有人羡慕的紧。
太子监国要事为紧。这自然不可能亲来。
太子妃也是有一份歉意,给太夫人司徒氏的赏加重两分。至于太子妃没亲来,主要还是太子妃那儿病一场。
人人都在夸太子妃,说是太子妃孝顺。这当然是孝顺,太子妃为着给皇后侍疾,这是把自己都是侍出一场重病。这能不是孝顺嘛。
太夫人司徒氏的嘴里,这一翻夸太子妃的话,自然也是随着大家伙的意思。这时候没人会不识趣的。
除着太子、太子妃送来贺寿礼,此时的气氛是越来越热闹。
等着大宴要开始前,秦王、秦王妃更是亲自来一趟忠勇侯府。彼时忠勇侯府里做客的人。这身份数着最高的就是秦王、秦王妃。
杜绵绵是跪着迎接秦王妃的一众女眷里的一员。王妃的仪仗一出来,那与平常的贵妇确实又不同。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这时候的人就是有不同的阶级。便是府第的规制,穿戴要求各有不同的。一旦逾越,那就是罪名。
杜绵绵眼尖,她在人群里瞧着一个熟人的模样。杜绵绵轻呼一声,她旁的杜家老太太、三太太崔氏都是听见。
杜家老太太上了年岁,她顺着杜绵绵的目光瞧去,她没瞧清楚人的模样。倒是三太太崔氏是瞧得一个清楚。
“是楚楚。”三太太崔氏轻声的嘀咕一句。
杜家老太太听得一个清楚。杜家老太太说道:“这时候不方便说,后续得着清静的地儿,咱们再详细的谈话。”
杜绵绵轻轻颔首,三太太崔氏也是应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