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伯勋对李长安的应对颇为满意,将目光转移向在场其他人,
“不知诸位大人,可还有疑问?”
吏部左侍郎谭文一抱拳道,“忠勇伯刚刚说了这么多,不知我们到了平遥府之后,首先要做什么?”
李长安抱拳回礼,“在下认为,首先要做两件事!”
“其一,工部诸位大人,应尽快梳理南方三府的陆路和水路,重新规划官道、水渠、挖人工湖制造蓄水区,防止再出现此类大规模水患。”
“否则水患若仍然频发,鱼米之乡、大晋粮仓全都是镜花水月,一触即碎。”
李长安郑重其事地说道,
“其二,解决粮食问题!”
“朝廷统一收购粮商手中的粮食,拿出一部分当做赈灾粮发放。”
“未来以工代赈,也要让百姓们能买得起粮。”
……
李长安被留在了船舱,另外十二人则来到了楼船甲板。
“诸位认为如何?”邹伯勋看向其他人。
工部左侍郎夏云开率先开口,“我认为不错,忠勇伯的思路很明确,而且应变灵活。”
“他说的支柱产业和基础建设的配合,理由也很充分,可以施行。”
沈寒松也点头认同,“忠勇伯此法的确不错。”
“其他大人呢?”邹伯勋问道。
吏部左侍郎谭文一沉吟片刻说道,“李长安可用。”
“虽然策论已经在我等手上,但具体施行,仍要他盯着。”
“若是旁人瞎指挥一气,只会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镇抚之策。”
很快,督察院右都御史、顺天府府丞、泰元府知府都点了头。
礼部左侍郎秦向明以及剩下几人,也都开口道,“我同意李长安担任第十三位镇抚使。”
邹伯勋笑道,“既然各位已经同意,那此事便就此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