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是一项浩大工程,长安才会专门提出来。”
“在下为修路修渠,命名为基础建设。”
“而这恰恰和以工代赈联系在一起。”
“南方受灾百姓几近三亿。”
“修路修渠整改水道,可以率先解决百姓们吃饭的问题,给我们治理南方三府腾出足够的时间。”
“修路修渠的时间越长,百姓挣到的银子越多,能吃得饱饭,百姓们心中的不安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治理南方三府,也就能有相对充裕的时间。”
“否则三亿百姓的眼睛就这么直勾勾地盯着我们,整个南巡镇抚司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很可能会影响治理结果。”
说到这里,夏云天微微颔首,“忠勇伯的这个想法,夏某的确没有想到,可还有其他原因?”
李长安将在座众人的看在眼里,心里也逐渐有了底气,“其二,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对外的一片坦途,南方三府才能尽快和整个大晋重新融为一体,才能更快从灾患中恢复过来。”
“这次修路修渠为何要重新规划?是因为要立足南方三府未来三十年乃至五十年的发展去看。”
“而不是年年修年年坏。”
李长安张开手说道,
“我这几天翻看过南方三府的卷宗。”
“发现南方三府夏热冬温,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而且水系众多,土地平整,非常适合谷物生长。”
“若是到了实地探查之后,发现一切无误的话。”
“那么改造之后的南方三府,未来将会成为大晋的鱼米之乡,那么多粮食送往大晋各处,岂能不修好路?”
户部左侍郎邹伯勋赶紧抬手,阻止了李长安继续往下说,
“长安,你是说鱼米之乡?”
李长安点头,“之前的南方三府因为大大小小的水患,再加上没有引导,郡县之间颇为散乱,收成不好,所以只能勉强维持。”
“但这一次既然南方三府已经彻底成为一片废墟,那就趁此机会好好梳理河道,重新修路修渠,把三府之地变成肥沃的农田。”
“到时候不仅能喂饱三府百姓,更能成为整个大晋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