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李世民的眉头也皱了一皱,“因为吐蕃实在是无礼,居然又要请朕赐婚高阳给他们。”
“什么?”秦慕白眉梢一扬,心中不禁忿然,“这哪里是请婚,分明就是挑衅。”
“也不尽然。”李世民表情严肃,说道,“大约在一年两前,吐蕃赞普就递上过国书,请朕赐婚高阳。朕当时当然是拒绝了。现在他们再度请婚,自然不好再请动别的公主,只好依旧请赐高阳了。这也是情理之中。不过……”
说到这里,李世民稍事停顿了一下,看着秦慕白。
秦慕白点了点头:“微臣知道。他们也想离间微臣与陛下之间的君臣关系。”
“聪明。”李世民点头,“这种低级的招术,朕怎么可能上他们的当?不过话说回来,通婚,有益于两国修好断绝兵患,百利胜于一害。朕正与诸皇亲们商议,在皇族子女中挑选一名娴淑得体者,赐婚吐蕃结娘舅之亲。送一女而绝兵患,于国于民,可都是大好的事情啊!”
秦慕白拧了拧眉头,没有说话。
“怎么,你有异议?”
秦慕白拱了下手:“微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既是君臣,又是翁婿。朕既然跟你说了,当然乐意听听你的意见。说吧,这也是皇族家事,你有权发表意见。”李世民说道。
“谢陛下。”秦慕白拱了下手,说道,“微臣的意见很简单,反对赐婚。”
“理由。”李世民倒是不奇怪,平静的问。
“理由就是,我能平定吐蕃。”秦慕白同样答得简单。
“什么?”李世民略感惊讶,“你再说一遍?”
“我,能平定吐蕃!”秦慕白一字一顿,铿锵有力。
李世民眉头一拧,双眼如刀怔怔的盯着秦慕白,半晌没说话。
“陛下怎么了?”
李世民眨了一下眼睛,微笑:“这不可能,慕白。朕知道你能干,但是……”
“陛下,事在人为。”秦慕白很坚决的说道,“昔日陛下初登大宝时,最想做的事情无非也是北定突厥以血便桥之耻。数年后,这样的事情终于办到了。今日,为何就不敢奢望一下平定吐蕃?难道陛下,不想么?”
“不是不想。”李世民微笑,摆着手,眼神一凛,“是不可能。”
“就因为高原铁骑与千里冰封吗?”秦慕白说道。
“哎……”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背剪着手,悠然道,“慕白,朕登基之初,天下始定人心向上,干什么事情都是一股作气无往而不利。如今,天下呈平日久,仕人百姓习惯了和平昌盛,最需要的也是和平与昌盛。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法门。朕,比任何人都想平定吐蕃。但是你想过没有,纵然是平定了,又能如何?那里一片荒原千里冰封,大唐该要用多少人力物力、导致整个帝国停滞多少年,才能让那里受到文明教化?”
秦慕白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微臣能够理解。”
李世民拧着眉头看向窗外,凝眉沉思了许久,突然说了一句让秦慕白摸不着头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