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善于发动群众的一方,则能爆发出远超其兵力本身的战力。
这一点,无论是明末清初的江阴保卫战,还是近代的徐蚌会战,都已经证明。
1645年的南明江阴保卫战,面对携摧枯拉朽之势南下的清军二十多万大军。
江阴守军靠着城内百姓的支持,誓死不降。
硬是孤军奋战,抵挡了清军足足81天,最终以全城战死为代价,干掉了七万多清军。
留下了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传世名言。
徐蚌会战,国军八十万精锐,反败于中野和华野的六十万人之手。
一战下来,长江以北尽数沦丧,从此彻底走上了没落。
这其中除了情报间谍,以及国军高层那蠢猪式指挥的因素外。
最大的原因就是,国军的后勤运输几乎全要靠各部队自己解决。
就算有百姓参与,那绝大多数都是被强行抓来的壮丁,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心。
而反观中野与华野,虽说兵力上只有六十万人。
但背后却有山东,河南等数百万百姓的倾力支持!
最后一匹布,送去做军鞋,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如此反差之下,国军焉有不败之理?
眼下的吴江县城,四面被围,无论虎贲营最后能否成功突围。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城破,屡次吃亏的鬼子必然不会轻易放过全城百姓。
与其让他们坐以待毙,不如趁现在把他们全都动员起来,帮助虎贲营守城。
吴江虽然只是个小城,但也有数千百姓。
有了他们的支援,虎贲营的战斗力将呈几何的增加。
而现在鬼子的无差别炮击和空袭,把城内百姓炸的死伤惨重,家园破碎。
正是动员他们同仇敌忾,帮忙守城的大好时机。
果然,徐清风此话一出。
赵老伯等人先是沉默了一会,旋即便纷纷表态道:“徐营长说得对,与其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