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姬国卿幻想着崖城里集团能够跟早期革命集团精诚团结,共同来对付强大的儒教士人集团,谁知道谢椿自从投身革命的那一刻就别有用心。
谢椿投身革命,不是为了拯救穷苦人,而是为了名扬天下、权倾朝野、家财万贯。
要说让谢椿取代自己,彻底从自己手中夺取了革命并掌控了革命,谢椿估计没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说这样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
谢椿没有夺权的想法,但是谢椿有跟自己分庭抗礼的意识。
谢椿可能以为,只有他成长到了一定的程度,连自己都要对他敬重三分时,他的崖城里集团才是最稳固了。
在这一方面,谢椿比起苏横来差得太远。
苏横这个人,毕竟在大明的官场上厮混了十几年,深谙官宦要领。
这个精得跟鬼一样的官油子,近期逐步变得平庸,甚至变得傻呆起来。
姬国卿看得出来,苏横这样做是在消除自己对他的一切顾虑。
因为苏横不但逐步变得傻呆,而且从来不自作主张,更加不安排自己的人(主要是苏横跟随姬国卿时只带了他的侄子,实在是没有什么自己人),不组建小团体。这样一来姬国卿对苏横放心了,就不会想方设法“收拾”苏横。
再看谢椿,明明聪明程度不亚于苏横,有些时候甚至比苏横还精,可惜谢椿跟苏横比起来应该属于“小聪明”或者说“聪明过了头”。
他越是想让自己对他敬畏三分,让自己不敢轻易动他,自己就越坚定了决心必须要“动他一动”。
这个时候,姬国卿就不免感慨,什么叫大智若愚。
在一定的场合,越是想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越是愚蠢!
怎么去革命,姬国卿可以指点谢椿,毕竟这都是相处了近五年的“哥们”。
怎么去当官,这个姬国卿不能指点,因为姬国卿对怎么当官就是“公子小白”。
姬国卿懂得怎么当官的话,前世在单位上混了二十多年,还是“正工人”一枚?
不是姬国卿技术不行,干活不行,而是姬国卿根本就不懂得该怎么捞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和谋取自己的“政治前途”。
来到这个时代,并拥了自己的地盘、人口和军队,成为当今华夏不容小觑的一支力量。
此时,姬国卿就算是搞个“黄袍加身”,那也不过是顺手拈来之事。
最少这样做的话,会得到儒教士人集团甚至是顺营集团的极力拥护。
姬国卿自己当□□者者很容易,可是姬国卿绝对不能让封建制度延续下去。
这个统治了华夏近两千年的腐朽制度,必须得到终结,必须由更为先进的制度来取代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