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军主战部队的带领下,两万名没有见过血腥厮杀场面的精壮全部冲进了清军阵营。
清军那边大约有五六百人保护着主帅只管往远离蓝田县的方向撤离。
剩下的人为了掩护主帅等核心将领撤离,只能是拼了性命与数倍于自己的革命军厮杀了。
革命军的火.枪手,瞄准的全部是清军阵营中的那些横冲直撞的骑兵。
不是那些骑兵战斗力有多么彪悍,杀死的革命军战士有多么的多,而是他们□□的战马实在精良。
把清军骑兵撂翻,他们的战马从此不就成为革命军战士的坐骑了吗?
砍呀、杀呀——
经历了最初阶段的紧张、失神和翻腾后,革命军大多数新兵的脑子中一片空白,只知道机械地握着□□突刺,拿起盾牌格挡,挥动大刀劈砍。
这些练习了不知几万次的动作,此时完全不过大脑了,如同木偶人或者机器人一般机械地运作着。
自己被不被敌人砍杀不顾了,自己能不能砍杀到敌人不知道,反正把平时训练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就行了。
血雨腥风,这种场面用血雨腥风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冷兵器之间的碰撞,而且还都是直来直去的厮杀,中间没有多少花架子。
不管是刀法还是枪法,都是简单有效、凌厉狠辣的招式。
让清军感到可怕的不是革命军投入战斗的人数,而是革命军战士战斗时保持的阵列。
清军这边用一盘散沙形容的话,革命军那边绝对要用井然有序来形容。
革命军基本上都是保持十人左右一个小团体,两名刀盾手在前,四名□□兵跟随,两名弓箭手在中,另外三名刀盾手护在侧翼和队尾。
有见识的清军,知道这样的阵型跟一百年前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差不多。
这样的阵型,对付一人如此,对付十人如此,对付一百人同样如此。
十个(革命军这里是十一个)人相互之间配合默契的话,这就是一个移动的战车,所到之处当者立毙。
十一人一个小阵列,三个或四个小阵列合成一个较大的阵列,较大的阵列三个,再合成一个最大的阵列。
在超过百人的最大阵列碾压下,即便是清军的骑兵都讨不到多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