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确是有信心的,欧洲市场那边的反响是很不错的。
不过,他似乎忘记了,秦少游说过,任何的产品,都是要针对国内市场进行改动的,追求原汁原味的德国风范,不一定能成功。
当然了,是否成功,得投放市场才能知道,现在,卡尔心中充满期待。
样车已经来了,改动的技术资料也来了,对他们来说,这款旅行车的投产是很容易的,远远超过桑塔纳2000项目。
虽然厂长们还稍稍的有疑虑,但是德国方面坚持,他们也只能认同了这种车辆的生产,而且,售价能贵好几万,对他们来说,这可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秦少游参加了旅行版桑塔纳的迎接仪式,不过很快就消失了。
卡尔很好奇,秦少游最近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和以前研究桑塔纳2000时候天天都钻在项目场地里判若两人,他干嘛去了?
不仅仅是秦少游消失了,研制桑塔纳2000的那批技术人员,也被调走了一大半,只剩下试车人员了,如果遇到问题,其他人才会出现,一起跟着学习故障排除。
他们一定有什么事情在瞒着自己!
卡尔心生疑虑,多方打听,终于得到了一个结论:他们居然背着我有项目了?
时间已经进入了深秋,海上吹来的风带着寒意,卡尔走进了凤凰轿车的生产车间,这里的工人大部分已经调去生产桑塔纳轿车了,凤凰轿车的产量已经很低很低了,只有少数的老工人还在那里工作着。
就在生产车间末端,存放轿车的库房门口,挂起来了一个大牌子。
秦研发中心。
虽然其他的字不认识,但是,最上面的那个秦字,卡尔还是能认出来的,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
秦太厉害了,已经开始以他的名字命名一个项目了!
这个项目是背着德国人的,也就是说,是他们凤凰轿车自己的项目,虽然早就知道他们要自研,但是现在,当这一天真的来到的时候,卡尔还是觉得有些感慨。
任何一个有理想的汽车厂,都会走过从引进到自研的道路,然后会爆发。比如说泡菜国,二战结束后才开始接触到汽车生产,六十年代开始引进外资和技术,1970 年,全国汽车年产量仅为 2.8 万辆,但是,进入到八十年代,就迎来了大爆发,1985年,年产量37 万, 1986 年60 万,1990 132 万辆。简直就是坐着火箭速度飙升的。
现在,s市汽车厂恐怕也会按照这个规律发展下去啊!
带着这样的感慨,卡尔走了进去,当他看到正在制作的油泥模型的时候,更是大吃一惊。
“秦,你们在做的是什么车?”
秦少游也是一惊,这边的厂区人烟稀少,三产公司成立的时候,将保卫科的人也分流了一批出去,所以,他们这里就没什么人看门,谁能想到,卡尔居然摸到这里来了!
这是打了秦少游一个措手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