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想把皇家宗庙的礼仪和一般的礼仪,有一些区分。
两个衙门也就足够,三个衙门职权不清,都是负责的礼仪祭祀之事,明显的就是有一些多余。
同一份事情,几个衙门都有职权管理。
安排下来一件事,有好处就抢,没有好处的就躲。
出现相互推脱,拖拖拉拉的情况,影响行政效率,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盛卿,这些多出来的官员,又该如何处置?”新帝继续问道,也不是新帝没有自己的思考。
现在明显是带着一些考问的意思。
“这就需要审官院,吏部考功司,需要真正的开始发挥作用,能者上,庸者下,该罢免的罢免,该去职的去职,该调离的调离。”
还是要给官员们的kpi,制定的更细化一点。
这部分对于的人,能罢免、能去职一部分,也是能省不少钱。
大周善待文臣,只是因为庸碌,直接给人罢官,可能有一些难,但是免去了差遣,只给发一份职官钱,也可以减去很多的朝堂开销。
也可以按其特长,各尽其能,把这些官员,安排到一些写书,教书,编书的闲置上去。
虽然汴梁的读书人,多的已经快装不下。
但各个偏僻的州县,其实还挺缺读书人的。
让这些人去偏僻的地方,实行教化,对地方明显也是一件好事。
“这是可以清除一些冗员,但是又该怎么样少入?”
“减少荫补,尤其是高级官员的荫补人数,要减去大半,子孙近亲,自然可以荫补,但是长随,门客这些,应该去除荫补之列,而且荫补名额不得转赠。”
盛长柏这也算是违背了自己的士大夫阶级立场,但是荫补制度,也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
保证国家的存续,同样是在维护士大夫的利益。
只能保留住士大夫的核心根本利益,子孙的荫补问题肯定不能削。
这是世家大族,代代可以官宦不绝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