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陛下点名的户部尚书潘国良匆匆上前听训。
“秋收刚过,国库粮仓正该充足之时,朕且问你,可有余粮赈灾?”顺宁帝高声质问。
潘尚书面露难色:
“陛下,此时各地粮税皆已缴纳,但今年年程一般,各地所缴粮税多有不足,国库有余粮也很少很少。豫州百姓疾苦不假,可天下之大,并非只有豫州一洲的百姓,若是动了粮仓根本,其他地方若再有灾情饥荒,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顺宁帝拍案而起:
“国库有粮你不放,豫州灾情你不管,等到真发生其他灾情的时候,你或许还是这套说辞,总之就是不能放粮,是不是?”
潘尚书跪地解释:
“陛下,不是臣不放粮,是国库余粮不足,各地缴纳朝廷粮税多有拖欠,有的甚至拖欠了几年都交不齐,地方上不交,也不是他们不想交,确实流年收成不好,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请陛下明鉴。”
顺宁帝指着潘尚书好半晌后无语,转而才对一旁荣安公魏庸问道:
“荣安公对此怎么看?”
户部管着钱粮,魏庸管着户部,闻言赶忙上前回禀:
“陛下,潘尚书所言不无道理,归根结底还是流年不利,收成不好的缘故,地方上有难处,朝廷也不能过分征缴。”
“那依荣安公所言,该当如何?”顺宁帝追问,今日必要问出个准确章程。
魏庸眉头紧锁,知道今日若不说出个方法,陛下这关定然难过,便将前两日户部内部会议中商议出的临时对应之法说了出来。
“回陛下,臣等近日也在思索此事,豫州灾荒救助已是刻不容缓,国库存粮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有些干旱或水涝之地,粮税缴纳不足,这些地方就是朝廷征缴也缴不出,不若以朝廷的名义去借,向粮食充裕的地方借粮,等以后国库存粮够了再还给他们。”
朝廷向地方借粮,这在本朝还没有过,果然朝臣们开始议论纷纷。
顺宁帝有些犹豫,对丞相齐仲问道:
“丞相觉得荣安公此建议可行否?”
齐仲身兼吏部尚书,不管财政钱粮,被顺宁帝问了之后才开口回道:
“陛下,臣以为此法可一试,若真能解豫州燃眉之急就再好不过。”
顺宁帝点头应道:
“既如此,就这么办。着人来禀,今年哪些地方缴足粮税仍有富余的,由朝廷颁旨借粮,待日后双倍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