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禾要去的边关,是从省城一直往西走,需经过丘陵地带,再到平原,最后越过一座高山。
原本两国以山为界,但在高山之间有一处空隙,将高山两侧的平原相接,那里就是边关之地战乱最频繁的地方。
现在周家军将边界线往外推出几百里,将高山那面的平原再度占了一半,修建的工事,用城墙建起了新的屏障。
那一块新容纳进来的田地,目前还是无主之地。
当然,那片田地还有一些未曾逃跑的原住居民,他们还在战战兢兢的耕种着田地,等待着新的政令。
作为后来人,林晓禾知道,那里和她生活的地方,处于相近的纬度,种植的环境有着相似之处,也能方便她以后生活。
这也是林晓禾认为这一片的鸡鸭能运过去的原因,气候环境相似,更容易让鸡鸭适应。
“小姐,宁副将带来一幅與图,让小姐看看。”陶因宁从端着热茶进来。
这是他们一行人离开江宁省第一晚。
宁宴平带来的马车远远地跟在后面,林晓禾并未见到马车上的人下车。
事关边关的與图,平民百姓手中是没有的,这些都握在朝廷手中,也只有宁宴平才拿的出来。
这是最新的與图,连同新纳入版图的平原地带也在上面画出来了。
一路来,除了标注地势,各处建筑,还标注了容易被伏击的地方,行程所需要的用时,是典型的军事用图。
这是军中之物。
宁宴平竟然能随身携带。
这也是林晓禾需要用的东西,上面的行程按的快马速度,林晓禾还得换算一下,确定一路需在哪里修整,尽量减少露宿的机会。
越往边关走,越缺官道,马车行路要比骑马艰难,林晓禾还得选合适的道路。
林晓禾没在宁宴平给的图纸上做标记,另外重新绘制了一张,在车上画了几日,才将原與图还给了宁宴平。
为了避免麻烦,林晓禾抹去了與图上原有的可设立守点的标志,以及行程需要的用时也改成了马车的速度。
这样,原本休整的点都进行了更改,去往边关的路与原與图不再一样。
再加上林晓禾的抽象画法,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两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