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州半血腥半演变的方式并没有消耗军队,原本的驻军基本全盘接收。
但抵不过大秦军源源不断的兵源与用之不尽的炮火。
东北三州并没有兵工厂,在独立后临时改建了几个,产能有限,因此炮火做不到大秦军那样肆无忌惮。僵持一周之后东北军开始收缩防线。
大秦军节节紧逼,捷报频传。
而在蜀州方向上,虽然经过了两次损失惨重的战役,但大秦很快组织数万装甲不对,也没有进攻,每天只是固定炮火洗地,目的就在于压制和封锁,防止蜀州与东北三州打配合。
就在大秦欢欣鼓舞认为半个月内可以一鼓作气拿下东北三州的时候,东北军宛如神兵天降一般,大股部队出现在贪功冒进的两万大秦装甲部队之后。
破坏道路、毁坏桥梁、建立防空阵地,切断了大秦军的补给,而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大秦连忙组织兵力救援,却被围点打援,多路中了埋伏,损失惨重。
很快陷入包围的装甲军团在大量死伤之后成片的投降,东北军收编了尽万人,遣返数千人,枪毙数百人。
这个大秦重金打造的装甲兵团就消失在了大秦军队序列之中。
大秦举国哗然,同时东北军指挥这场战役的指挥官的名字也响彻整个大秦,洪盟兵堂,掌兵令。
只有洪盟的少数高层才知道这场胜利的主要功臣是谁,“战术穿插”和“围点打援”的经典运用。
当尹浩兴冲冲找到草原上游荡的刘正经之后,刘正经淡然一笑,理所当然。
大秦历史上的战争中历来都是忽视常规部队作战,最常见的就是用禁卫军直接碾压,在强大的武者军团面前,常规部队就像笨拙的孩童,根本抓不到禁卫军的影子,己方的后方、指挥部就被打烂了。
但这场战斗不同,不知为何,大秦没有出动禁卫军,对此洪盟猜测是禁卫军忌惮洪盟的高手,担心被打空。
没了禁卫军,常规部队的战争就简陋了太多,万年历史上都没有形成什么战术学说,这个世界的军队习惯了用武者分胜负,而常规部队只是用来占领。
所以不是原本的娄千没有军事才华,而是他们的思维都已经僵化,不存在常规部队的战法。
面对这样的简单粗暴的战场横推,的确能有效压制住洪盟武者高手在战场的作用,但面对刘正经带来的战法,吃亏是一定的。
这不是一个级别的战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