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达芬奇给出的回答,泰德给出了满分...
“一辆失控的列车?选择撞五个人,还是一个人?”
达芬奇根本就没按照套路来答题,他直接无视了测试题给出的题干内容,他将这些责任具体划分了出来...
“失控的列车,一定是因为车辆缺乏维护或者是保养,先抓出那个偷懒的人丢进监狱里!但以北境的律法来看,就算是让运输线延后运营,也不会让不合格的技术员上岗!”
“其次,列车在进入轨道的时候会造出巨响,这些人要么是聋子,要么是故意找死,我有幸见过几位聋哑人,他们因为听不见,会很小心地生活,所以他们更不会将脆弱的自己置身于危险...所以这些人大概是第二种,故意碰瓷儿找死的。”
“既然这样的话,不论是撞5个还是撞一个,都是在为社会减轻负担,如果可以,我会再开回来,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把他们全都撞死,若是我的能力再大一点,我会把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也绑上去,开车在他身上反复摩擦!”
“若他们是无辜的,被歹徒绑上去的,我觉得更不可能了...”
“世界上有一万种折磨人致死的办法,用火车压过去并不是最优解,最大可能就是杀手想借此销毁证据,顺便栽赃陷害!而我刚刚提到了车辆缺乏维护保养!我相信我们的技术员,他们不可能会做出这种行动,要么...他就是故意的!”
“所以,我们最后只需要将目标锁定在技术员,或者是其他靠近过列车的人的身上,抓起来审问几句,就能找到凶手!”
这道题,达芬奇算是正好答在了正确回答的范围之内,每一个回答都答在了点子上!
制定答案的规则很简单!
那便是,永远不要事后诸葛亮,要做到未雨绸缪,这才是一个北境人该有的品质,也只有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若是给出的回答,是地球上的那些‘标准答案’,泰德会直接给零分!
那些答案要么是太圣母,要么就是太‘理智’。
这原本只是一道心理学上的问题,说到底,也只是个吃饱了撑的‘心理学家’闲着无事做,故意给人们留下的一道没什么用的问题。
让一群道貌岸然的学者,为了彰显与众不同而给出独特的答案,甚至还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了奇怪的高度...
若是‘理智’地认真作答,只能说明你的脑子有问题...
题目的历史最初的背景,是一个植物学家,来到印第安部落,这里即将被处死的20名敌对部落的囚犯,并且他们都是无辜的!
独裁者说:“只要让植物学家枪毙一个犯人,便可以放了剩下的19个...”
这个假设本就很有问题,历史上的独裁者往往都是阴晴不定的,从他们嘴里说出的话,毫无诚信可言,他们可能在你处决一个囚犯之后,依旧杀掉剩下的19个人。
提出问题的人是个‘心理学家’,但独裁者可是心狠手辣且不讲诚信的刽子手!
费尽心思去研究一个疯子的心理,只会让人贻笑大方。
若是必须用此办法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那么...工作人员会直接将这类人划掉,他这辈子也不会成为一个北境人...
原因很简单,那便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群想法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可以发出成倍的能量!
人们可以提出质疑,也可以反对,但前提!则是这些人必须符合北境的通用价值观,这是一个地区特点,也是准则,更是泰德故意给北境人贴的标签:‘善良但不圣母,武德充沛但不滥用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