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了一眼,余一鸣便给他一种惊艳之感。这种惊艳感来自道的共鸣,显然对方实力深厚。李默书心想,四大圣地果然不凡。
李默书放下筷子,抱拳道:“在下李默书,一介散修。余兄找我,莫不是因在下昨夜悟剑?”
余一鸣目中闪过一丝讶然,点头笑道:“李兄昨夜悟剑,可是惊艳了整个玉京城!余某也没想到,来凡俗走一遭,竟能遇上李兄这样的奇人。”
他还以为李默书和他一样,是某个圣地出来历练的弟子,却不想是个散修。
纵观修仙界,还是以门派体系为主,散修自也不少,但大多实力不强。大道茫茫,想要凭一己之力参悟天道,实在太难。
毫无疑问,站在巨人的肩上,在前人留下的宝库里徜徉,才是登仙的捷径。
李默书苦笑道:“余兄过奖了。以往悟剑,都在山林之间,自我陶醉一番便了。却不想,这次竟在闹市中有所动静,惊扰了各位仙友,实在抱歉的紧。”
余一鸣闻言一窒,问道:“似这般悟剑,李兄以前还有过?”
李默书奇道:“自然有过,不过说来惭愧,上次悟剑已是三年前了。”
他游历十年,入宗师,破天人用了两年,其间五年悟了三道剑意,才觉得这第四道剑意来的迟了些。不过李默书也知道,这种悟道只能随缘,并不能强求。
余一鸣有种拔剑的冲动,最终还是忍住,却又忍不住问道:“那李兄……悟了几道剑意?”
李默书道:“算上这次,四道。余兄修为深厚,悟道自也不少,何故如此惊讶?”
他是真的奇怪,修仙不就是在悟道的路上吗?
不悟道,怎么修仙?
与秦剑、霍庭言相处多了些,却极少往这方面聊,所以李默书也不明白,余一鸣为什么反应如此之大。
余一鸣强忍掀桌子的冲动,郁闷道:“悟道与悟道,大有不同。就如这凡间,圣人立言,儒生学之,大悟,如醍醐灌顶。可儒生所悟,不过圣人所悟之一角罢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便因他们自悟大道,阐述成文,供凡俗学之。让凡俗悟大道,何其之难?”
“李兄昨夜所悟,便是圣人之道,才会惊动四方。而我等所悟之道,不过圣人所留。能全圣人之意,已是超凡脱俗,比不得李兄所悟!悟圣人之道,百年能得一次已属难得。然李兄却说,这般圣人悟道竟有四次,实在有些打击人了。”
李默书却不知还有这般说道,他倒不觉自己悟道有多厉害,一直以来只认为各有各的好,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学他人之法,自然是省时省力。若是传承足够强,上限自然也足够高。
相比之下,他自己悟道局限性反而更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