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欢迎!太感谢诸位了~”老校长老脸都笑开花了,他们捐助的这批物资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了。
新学校在建,却的东西可不是一点半点,以后的开销还很大,能省则省。
“应该的,应该的,就是想为孩子们做点事情……”领头的王总笑着寒暄着。
孩子们簇拥着这一行人走进了山村,入目的场景让所有人感到心酸。
灰白色的碎石子路,裸露的锈迹斑斑的水管,白砖头水泥板叠建的洗衣台,泥灰糊着的木桩结构的房子……
哪怕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张华燕还是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面对着镜头,她动情地说着:“平常我们在市区县城可能根本感受不到大山深处的这种清贫单调的生活艰辛,这些孩子实在太不容易了……”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不禁沉默下来,每看到小山村的穷苦生活时,他们不禁有些震撼动容。
等到了学校之后,他们心中的这种感觉更甚,破破烂烂的书桌、潮湿阴冷的课室、狭窄的宿舍,他们看到了生活残忍的一面……
百里爱心团队将捐赠物资,被子、书包、文具、水杯等司空见惯的东西送到孩子们手中时,他们是雀跃的,简单的快乐幸福。
他们大多皮肤黝黑,穿着朴素,单纯而质朴的眼睛干净得就像泉水一样清澈,没有城市孩子的娇气和任性。
比起城区的同龄孩子,他们更感觉到孩子们那种因生活压迫而形成的成熟、稳重与内敛,尤其在他们面前,还有些矜持与羞涩。
张华燕有些感动,也有些心酸,他们能够给予这群孩子的很少很少,但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中能够一帆风顺,早日走出大山。
看着孩子们欢欣雀跃的模样,老校长也欣慰地笑着。
“校长,您好,我是爱心活动的主持人,我能问您几个问题么?”张华燕笑着问道。
“当然可以。”老校长笑着回应道。
“您这所学校有多少个孩子在上课啊?”张华燕问道。
“两百六十多人!这附近山区只有这么一个学校,镇上有太远,孩子们大都会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