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台正在播放着参桂养容酒的广告,这也是天朝的第一条电视广告,据说这款药酒在上海卖到脱销。</p>
除夕下午和晚上播放两次1分30秒的广告,药材公司需要支付300块广告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p>
药材公司可没钱请人商演,钱不够,职工来演,小演员,家属来凑,广告片里演员也都是酒厂的职工。</p>
何宇看着广告中的人参暗暗咋舌,参桂养容酒旁边放着一支大人参,这个貌似有些误导消费者吧。</p>
这个广告不但开启了电视台广告的先河,也是开启了酒类做广告的先河,参桂养容酒也算得上是保健品吧。</p>
一瓶参桂养容酒在供销社15块钱,差不多赶上一个学徒工18块的工资,这年代基本就是36元万岁。</p>
在十年的时间里,学徒工满师后工资达到36元/月,因为一直不加工资,民间也才有了“36元万岁”一说,月薪36元基本已经封顶。</p>
上海电视台的广告一经播出,可谓是轰动全国,要知道现在的电视台有着一条不成文的禁令—从来不播广告。</p>
广告是资本主义的产物,电视台是宣传的神圣部门,这不是在搞国外资本主义那一套,审批通过也是一个奇迹。</p>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实行统购包销,大到机器设备,小到一针一线,厂家只管生产,不管销售,一些东西还要到黑市购买。</p>
上海电视台既然打破了广告常规,大裤衩也播出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瑞士雷达表这个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也随后播出。</p>
瑞士雷达表的广告自然不是针对的市民群体,市民也无法进入友谊商店购买天价瑞士手表,广告也是给那些大使馆、领事馆的外国人观看。</p>
七十年代的结婚三大件主要有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八十年代的结婚三大件是冰箱、彩电和洗衣机。</p>
九十年代的三大件突破成为电脑、数码相机、移动电话、电动自行车之类的,小康家庭肯定是买不起这玩意的。</p>
八十年代的三大件少说也要1500块钱,虽说不至于掏空男方家里的积蓄,那也是八级工人不吃不喝5年的工资。</p>
至于八十年代的农村,结婚买辆自行车就是大户人家,黑白电视那也是村长家里才有的,彩电少说也要等到九十年代。</p>
何宇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观看着国产连续剧,突然旁边的卫星电话响了起来,何宇顺手接听起来。</p>
尼玛,风云社张建设从京城拨打过来的,拐棒胡同四合院项目被叫停,德胜门那边正在修建的小区也刚刚停工。</p>
黎老板不愧是黎老板,一个电话吩咐一声,有谁敢不服从命令,老板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除非不想在体制内混了。</p>
妈卖批,叫停就叫停呗,一个四合院豪宅项目而已,牛逼你把何大清也赶出四合院试试。</p>
何宇作为社会四好青年,怎么会同一个老头一般见识呢,这不是降低自己的格局,咱又不是小鸡肚肠的人。</p>
美国的家乐福、lfc餐厅哪天不被抢劫几次,东方电视台当年都送给了菲律宾政府,这些都是小场面而已。</p>
淡定,这老头是千方百计破坏新日铁援建宝钢项目的计划,保守派大佬这点激将法貌似有点小儿科了。</p>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象那红日光,,,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让碧波高壮,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我是男儿当自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