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嬷嬷点头,称颂道:“净衣大士菩萨心肠!”
两人正说话,外间小尼姑报进来,说是有一位姑娘昏倒在庵门外,已叫人抬进来,喂了米水,一时却未醒。
苏飞玉一听,便领着郑嬷嬷去探视,一进静室,见得那昏迷的姑娘,她不由大吃一惊,这一位姑娘,正是之前梦里教导她制药配香的老尼姑啊!
此时,她还是一位年轻姑娘。
第二日早上,姑娘便醒了,求到苏飞玉跟前,说想出家为尼。
苏飞玉问她身世,她只说自己父母双亡,俗世再无牵挂,余生只想在佛祖跟前度过。
苏飞玉见再也问不出什么来,且看着姑娘,心知这是一段缘份,便带着她一道去见主持,看着主持帮她剃度,落发为尼,赐号净苦。
净苦果然精通制香配药之术,自此后在苏飞玉跟前服侍,一道制药,每于天晴下山赠药与贫民。
这一日,净苦下山赠药回来,跟苏飞玉道:“今冬虽苦寒,死伤人数却比往年少,据闻百成县主出力不少。她与安阳郡主并长公主诸人,拿出私己银子,在城外设了粥棚,赈救灾民,又亲自纺织棉衣赐与贫苦之妇……”
苏飞玉听得净苦提及苏立秋种种,却再没从前的波澜,心境颇平静。
她知道,从前种种,她已是放下了。
灵觉庵因着施药善举,名声更扬。
转眼过了年,香火更盛。
净苦也终于知道,自己服侍的这位净衣大士,原是秦王妃,而自己数次提起的百成县主,原是秦王妃的妹妹。
这当下,苏立秋却是收到乡下的来信,苏鉴在信中提及,说是石泉村自打有了神镰刀和水车之后,省时省力不少,众人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又提及苏阿婆并杨氏新近购得一辆改良织机,十分好用,听人说,这织机是百成县主所造,不知道百成县主是何许人……
苏立秋看完信,不由笑出声来。
她与周锦年商议,想要回乡一趟,探望养父母。
周锦年一听便道:“那是你长大的地方,理当回去一趟,我陪你回去罢!”
苏立秋瞧一眼周锦年,心下已能预见,她带着这样一位美貌郎君回乡,会引起什么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