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年“嗯”了一声,表示在听。
苏立秋继续道:“我在乡下时,跟着家人干农活,深知道水利于乡民的重要性,旱了涝了,年景失收,日子都会极难过。乡民们每年祈求的,就是风调雨顺,再有一个好官儿,不严苛厉政,便心满意足了。”
周锦年听苏立秋提起民生,一下抬起眼,终于开口道:“乡民的事,你可以多说说。”
苏立秋:哎呀,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哪,有的是话题。
她说起乡民种种苦楚,叹息道:“若有书中所记载的水车,再有那神工利器似的镰刀相助,乡民便可省力些,不致劳作终日不得收。”
“哪本书记载的水车和神工利器?”周锦年询问。
苏立秋:哎呀,这是秘笈里记载的,我要怎么说呢?
说我脑袋里住着一只妖怪,这只妖怪天天拿秘笈给我看?
要这样,恐怕会被拉去烧死。
她看的秘笈多了,心思活泛,很快就编造道:“我几岁大时,天天要提一篮子衣裳去河边洗,期间要经过一片小树林,有一回在小树林里遇着一位老爷子,见老爷子似乎很饿,就给了他一块饼子和一竹筒水,老爷子吃完喝完,让我每天经过小树林停两刻钟,听他讲些故事……”
她编到这儿,有点心虚,一抬头,见周锦年很认真在听,便接着道:“老爷子讲的故事里,便有水车和神工利器,那时阿爹正教我认字,老爷子得知后,嫌我认的字少,又教了我一些,待我能看书了,他便拿出一本书借与我……”
“他叮嘱我,看完书后牢牢记住,但不能跟大人说,也不能默写出来,异日,他会来拿走书。”
“后来我到知县家当伴读,把那本书也带去了,每日都会避着人悄悄拿了书出来读,记熟了里面的东西。临要上京时,那本书却不见了,之后在笔记中找到一张便条,我认出来是老爷子的笔迹,大意是说他把书收回了,让我以后得机,好好运用书中学到的,助村民一把。”
周锦年见她编的有头有尾有细节,一时倒疑惑起来,真有这等事?
听闻前朝有一本水利神工秘笈,后来失传了,难道她看的,是这一本?
那位老爷子,是不世出的高人稳士?
只是因何要挑一位乡间小女娃传授这些?
周锦年把苏立秋说的故事顺了一遍,发现其中有好几处疑点,心下认为若然不是苏立秋编造,那则是隐瞒了其中关键之处,并没有吐露所有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