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鉴正翻万年历,回头喊苏立秋道:“过来认认这上面的字,看你记得多少。”
苏立秋忙咽下白糖糕,抹抹嘴巴,凑到苏鉴身边看万年历。
苏鉴指了几个字,都是教过苏立秋的,苏立秋一下就念了出来。
苏鉴点点头,“之前教你认字,可家里也没一本正经的书,现下有了万年历,也算有书了。”
苏家以前殷实,家中为了充脸面,也买过几本书搁着,待苏鉴的父亲死后,几兄弟分家,兄长们把书全拿走了,苏鉴一本也没落着。
后来他到兄长家中,想借书抄一抄,兄长们怕他昧下书,却是用借口搪塞了,自此兄弟离心。
这些年他过得不好,便硬挺着,也不去求兄长们。
杨氏在里屋给小娃儿把尿,又哄睡了,这才揭了半边帘子,跟苏鉴道:“你的咳嗽已止住了,现下每日也有收入,可得去把阿婆和立志接回来,在别人家里住久了,怕被嫌弃呢。”
立志便是苏立秋的弟弟,今年三岁。
苏鉴闻言道:“待攒几个铜板,备一点手礼,再去接人。”
苏阿婆去借住的人家,是她娘家那边的亲戚,这家亲戚姓林,早年得过苏父的恩惠,有心回报,这回听得杨氏产女,苏鉴咳嗽怕过了病气诸事,特意过来接苏阿婆和苏立志去小住的。
苏阿婆到了林家,自然不会吃白饭,每日帮着织布做家务带小孩,忙里忙外的。
苏阿婆勤快,面善,会讲故事,倒是博得林家上下的欢心。
这一日苏阿婆提起杨氏那边的舅老爷杜大师,便有意无意吹嘘,说当年杨家本犹豫要不要将女儿许配给苏鉴,还是杜大师说了一句,道苏鉴命中带贵人,日后自会出头云云,杨家才下决心收了苏家的聘礼。
她吹得上头,又道苏立秋和苏立志两姐弟也叫杜大师看过八字,苏立秋那是旺夫益子命,苏立志则跟他爹一样命中带贵人云云。
林家的大儿子林德听了半晌,想着苏立志年纪小,一时看不出什么来,但是苏立秋才六岁的小女娃,却是看得出聪慧异常的。
且这小女娃眉眼清秀,瞧着不同寻常农村女娃,说不定将来真旺夫益子呢。
到得晚间,林德便跟娘子胡氏商议,说苏鉴虽穷困些,到底是读书人,养的儿女也识些规矩,不算粗劣,不如趁这时机,让儿子和苏立秋定个娃娃亲。
胡氏也听苏阿婆吹嘘了几回苏立秋的命格,本有些心动,当下道:“倒也使得,这时候他家难些,咱们提亲,自是容易。”
隔日,胡氏便跟苏阿婆提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