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69 三招(3 / 6)

买家具送米面,这是老秦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销售方式,再加上有黄贺的大头贴背书,很容易就俘获了老秦人的信任。

这段时间吵得火热的家具,高昂的价格,让许多老百姓望而止步。

现在花18个秦半两,就能享受和贵族同等的东西,谁能不心动?

许多老秦人买完家具后,就拿着粮票急匆匆的赶往黄贺所开的粮行。

由赵成出资找关系,在咸阳城西城区购买了一处商铺,开办了一家“骊山商行。”

这家商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将黄贺带来的大米、白面、玉米、花生油等物出售。

而且不接受秦半两,只能用粟米来换。

目前一斤大米的兑换价格是50斤粟米,一斤白面则可以换40斤粟米。

许多王公贵族,或者大地主的家里,粮食堆成了山。

仅靠售卖家具,根本无法撬动这些囤积居奇的大地主。

但是现代大米、白面等粮食的威力,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老秦人根本抗拒不了。

吃过了香喷喷、白花花的大米干饭、香软细滑的挂面、软糯香甜的玉米,那些王公贵族和大臣们,便再也吃不进干涩、硌牙的粟米、又黑又小的稻米、难以下咽的黍菽了。

别说是五十斤粟米换一斤大米,就是一百斤换一斤,这些狗大户们也愿意。

在秦朝,一个县令,每年就可以领六百石粮食,到了九卿级别,每年至少是二千石的俸禄。

秦朝立国六百年,六国后,已经稳定了三十多年。

六国的财富全部集中到咸阳。

如果说这个世界那个地方粮食最多,那非咸阳莫属。

黄贺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兑换会造成通货膨胀。

普通人家紧衣缩食,根本不会打黄贺这些大米的主意,而那些大地主,家里的粮食多的都吃不完,正好用来兑换黄贺所带来的大米、白面等物。

如此一来,骊山的劳工粮食问题,就得到了极大地缓解。

看着老秦人,挥舞着粮票,冲向“黄大仙商行”,黄贺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这就是他的第三招——货币政策。

黄贺在骊山发行粮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种塑料材质,颜色丰富,不易损坏的粮票,已经成了骊山上的硬通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