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片段人生:开局四合院> 第九章 矩学鸿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矩学鸿生(2 / 4)

就自雇了车子,带了贴身的药童,随姜、左二人一同回到源溪村。

每每家中来客,商榷总感觉房间不够用。

只好将西厢整个清理了出来,撤了餐厅,改成了两间客房。

一间让卢平住,一间给黄大夫暂居。

卢平原来的房间让姜令和左晋明住着。

后院的下人房虽然还有地方,但这二人身份特殊,实在不能那般对待,只好如此安排。

左晋明到来后,很自然地接过了管家一职。

商榷把土肥的配方和准备好的良种随手交给他,由他安排种植。

当然,有穿越必带之称的“地瓜”种苗,也一同交给他打理。

左晋明应是掌过家事的,对家里的诸多杂事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黄大夫在此待了十余日也不愿离开。

后来还是有急患的亲属找到村里,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离去前还言明,有睱时要再来。

他一离开,让商榷很松了一口气之余,有更多的时间篆刻复卷。

偶尔还能代商榷讲学,可谓是帮了商榷的大忙。

如此,又过了二十七八日,商榷终于完成了复卷,且托人送与公子桓。

姜令也能下地缓行,虽不算全好,但至少不用别人照顾。

……

一个月后,商榷乘车前往府学。

相比《三字经》,《弟子规》在府学内引起的轰动更大些。

因整部《三字经》删改之处过半,有些地方,连商榷自己也觉得有瑕疵。

只是成文时间太短,异度世界的时间又不能像云世界那样静止、停顿,只好勉强用了。

《弟子规》几乎是全文照搬,先贤大作,自然备受关注。且商榷还引用了许多《国礼》中的内容,让文章更贴近此间礼教、制度。

从此二文,窥一知十,虽未见全篇,却可知商榷此人已习《国礼》,懂《鉴文》,通《御》、《治》,知《农令》。

是少有的有才华之人,虽未入科场,但进士之才尽显。

具名呈送的文书,在收到复卷之日后不足月余就已交到府学院长手中。

这样朗朗上口,易于流传,且能引导百姓尊礼重教的三言韵文,立即引起了府学院长的注意。

大炎立国千年,以具名文书入考者不在少数,但能出人头地者却双掌可数。

这些人具是文能安邦定国,武能开疆拓土的大贤之人。

而其他诸国,能入此途的,也如沧海一粟。

上一个在此途上扬名天下的,还是一百年前促成十国会盟,消战于文,后被世人喻为“仁圣”的——鲁国庄轲。

庄轲此人,一生奔走于各国之间,努力劝说诸国国君罢战休睦,后于渭水促成十国会盟,签下《谓水十条》,现在诸国之间虽有摩擦,但已有百年未起大战端。

固称之为“仁圣”。

鲁国因他一人,位列诸国之首。

只是没有外患,内乱却愈加惨烈。

不过……院长拿起随着文书一起送来的《弟子规》复卷,“也该轮到吾大炎一览群山了。”

院长寻来公子桓细问因由。

才知这中间尚有“荐”牌一事。

商榷误得荐牌,又失了荐牌,这才欲走具名文书这条路。

但要不要将具名文书呈交府衙备案,院长想先见一见商榷此人。

这才有了商榷的府学之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