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直接不辞而别,携带家眷一路风尘仆仆往自己的封地赶去。</p>
武景帝执政后期,由于缺失辽凉王堪比“天神下凡”的助力,加之大太监曹喜逐渐收拢朝廷权力,各地民不聊生。</p>
朝野间风云诡谲,嫡皇子们的内耗愈演愈烈,北方巫族对于中原虎视眈眈。</p>
而晚年武景帝痴迷星象之术,劳民伤财建造了“手可摘星辰”的摘星楼,以此观测星象。</p>
直到巫族攻占了燕北十六州, 彻底点燃了武景帝末年的天下大乱。</p>
巫族一路南下,他们依靠着信仰与神祇的助力,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p>
就连喜好观星的武景帝都发现了天狼星宿的分野正在入侵中原的天空,他这才幡然醒悟。</p>
然而此时巫族大军的兵锋已经直指封京,他们要以同样的方式,雪耻当年的城下之盟。</p>
武景帝命令曹喜督军,率领大封主力迎战。</p>
巫族虽说全民皆兵,但数量不过二三十万,而大封主力足有百万之巨。</p>
若是悬殊的兵力对比,怎么想都是大封这边的绝对优势。</p>
曹喜自然也如此认为,巫族久攻城池不下,似有作鸟兽散的趋势,曹喜下令开城追敌。</p>
尽管守城将领一再表示不必开城、穷寇莫追,但曹喜一意孤行,他想证明辽凉王当年追击三千里,不过有手就行。</p>
结果离开高耸城墙保护的大封士卒,在开阔地带面对巫族的狼骑兵与鳞甲士,几乎不堪一击。</p>
巫族战士们个个以一敌十,强者以一敌百,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将出城的士兵尽数屠杀。</p>
身怀邪术的巫族战士以战养战,他们每击杀一位大封士兵,就会汲取其残余的生机滋补自身。</p>
如此一来,战力的差距顷刻间体现得淋漓尽致。</p>
出城督战的大太监曹喜被活捉,他被巫族王提着脖子,呵斥守门将领打开城门。</p>
然而好巧不巧,守门将领已经更替为一位小将,而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可谓大封数千年一遇的将星。</p>
他就是未来的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沂水青龙高辛。</p>
高辛对于“太监叫国门”滑天下之大稽的行为,以飞矢报之,当场射杀曹喜。</p>
随后他跳下城门邀战,以一人敌万人,三进三出,更是与巫族王战至平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