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南朝使臣焉敢如此无礼?为何见了我朝皇帝不拜,反以大王相称?”
马扩到了这时才抬起头,向殿内张望一番,但见大殿之内,立着一干辽国重臣,像先前见过得姚璠、萧夔、乙信、萧奥等人尽皆在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未见过的大臣。
至于大殿的陛阶之上,端坐着身着辽国龙袍的清瘦老者,旁边相伴的则是个三十许美妇人。
马扩心知,这二人便应该是耶律淳与萧普贤女了。
面对萧普贤女的诘问,马扩不慌不忙,拱了拱手后,朗声回道,“外臣不懂王妃这话何意,自古天无二日,地无二主,今辽国天祚皇帝仍在,何来的新君,请问可有传位诏书,又是否得到我朝认可?”
“哼,好一张利口!此乃我大辽的内务,何需得到你大宋的同意?”
“此言差矣!贵我两朝乃兄弟之邦,两国天子继位,自来都需互相照会,外臣请问九大王,可曾知会我朝天子?”
见马扩问到自家头上,耶律淳自然不好再继续沉默,便澹澹的道,
“湘阴王丧师辱国,弃宗庙于不顾,愧对列祖列宗,有何面目再居君位?朕乃太祖皇帝嫡系,今奉天承命,被列为臣公推举,继大辽皇帝之位,乃合乎情理之事。
只因事发突然,未曾向贵国递交国书,倒是朕得不是,不如宣赞回国时,将朕国书转交赵家天子如何?”
马扩回道,“这乃外臣分内之事,但我朝陛下是否认可,便不是外臣所能置喙,还请九大王见谅!”
听到马扩张口九大王,闭口九大王,耶律淳倒也不恼,但下面的众臣可不干了,立即有萧奥出列,出声质问道,
“方才宣赞大人三番五次提到,贵我两方乃兄弟之邦,那本官也请问一句,贵国趁我朝危难之际,趁火打劫,岂是兄弟之国所为?”
马扩当然清楚,大宋此番作为,在道义上确实有些站不住脚,可他更加明白,有些事大家即便心知肚明,却是万万不能公之于众的。
因此,他只稍一犹豫,就回复道,“萧大人之言,本官不敢苟同。我朝天子仁义播于天下,今闻贵国已至亡国边缘,不忍燕云汉家百姓罹难,特遣大军前来接应,何错之有?
若我朝真有火中取栗之想法。十万大军岂会静坐于边境,以至让贵国偷袭成功?
诸位且试想一下,但凡我家天子对贵国不坏好意,那只需派遣使节,与金国联络一番,到时贵国又该如何自处?”
此言一出,耶律淳君臣一时俱是无言以对,即使他们心知肚明,马扩这话乃是胡搅蛮缠,可其话中透露出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他们不三思而后行。
“罢了,谁是谁非且不做争辩,诚如宣赞所言,贵国天子既是为了招抚我朝,那为何又放任穆栩那厮在边境生事?
其先夺我西京道,后出兵攻打居庸关,今更是将我朝一万余大军,围困于兰沟甸,这又怎么说?”
马扩听了耶律淳这话,顿时解开了心头的疑惑,同时却更加为难起来,作为大宋少有的明白人,他对朝廷和穆栩的微妙关系,看的是清清楚楚。
就拿穆栩兵围萧干、耶律大石一事来说,必是其擅自做主,更有甚者,乃是早有预谋之事。
但是马扩同样深知,现下是千万不能在辽人面前,将此中内情揭开的,否则他丢了性命事小,于朝廷收复幽云的计划是大大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