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歌,这群军人低落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无数人高呼着,欢笑着。
挥动着军帽。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的年轻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任何人,哪怕是五音不全的一群人,只要一起高歌时,歌声都要比最牛叉的歌手更好听。
当喀秋莎的歌声震散了天空的战争阴霾。
喀秋莎,到此为止。
观众席上,镜头捕捉到了这样的画面。
一小群人站起身来,齐声高歌喀秋莎。
他们流着眼泪,他们感同身受。
他们是蓝星世界毛熊国的人。
他们,懂了喀秋莎。
【如此激烈的战争,一座城市几乎全部被毁,长达九百天,这是多么恐怖的战争!】
【在第八十天时,城市里就已经没有了木柴可以烧,但是第九百天,他们终于胜利了。】
【每一个死去的人都留给了活着的人希望。】
木材,在这场战争中,具有象征意义。
也具有最实际的意义。
每一个无辜被空袭被炮弹袭击的居民死亡后,都留下了房子支架木材,分给其他人燃烧。
星星火光,未曾断续。
喀秋莎,在这场战争中,具有象征意义。
也具有最实际的意义。
这场战争中死去了无数个喀秋莎,这个名字在毛熊国太常见了。
这场战争中,也有无数人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喀秋莎。
但每一个死去的喀秋莎,都让更多的喀秋莎活了下去。
现场八万人,听着体育场里那不足两千的毛熊国观众高歌《喀秋莎》。
这就是毛熊国民谣。
民谣,从诗歌中脱胎而出的各民族各国家最真挚的情感。
这就是《喀秋莎》。
那一年,毛熊联从被全面压制,死亡了无数士兵后,又征召了无数士兵。
毅然决然,踏上了反攻之路。
那一年,毛熊联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德意志铁血师,拔掉了一个又一个的营地,一路攻入林柏城。
许多年后,米国人说:最先攻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是米国人。
要知道,奥斯维辛被攻下前四年,后五十年内,没有一个米国人去过这个地方。
为什么攻下前四年米国人去过?
因为建立奥斯维辛的钢铁是米国人卖给德意志的。
米国人是真的会发财。
米国人也是真的不要脸。
此刻,无数喀秋莎和无数喀秋莎牺牲的爱人,齐声告诉米国人:放你吗的屁,不!要!脸!
搞不好许多年后,米国人会说:是我们伟大的米国队长冲进圣彼得,在‘凶残’的毛熊联士兵手中救出了喀秋莎们。
蓝星的毛熊国,和地星毛熊国的困境是一样的。
所以,毛熊国的观众已经忍不住了。
忍不住落泪。
忍不住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