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恪从李家坞堡返回乘氏之后,吩咐曹大福安排十名斥候分作两队,分别去定陶和昌邑两城打探消息,为日后攻城做准备。
济阴郡治定陶在乘氏西南,距离此地只有八十里。
曹军收复定陶之后,在此屯兵,同时与留守乘氏的部分人马形成掎角之势, 就可将吕布、张邈的联军挡在兖州西部。
而山阳郡治昌邑在乘氏东南,离这里的距离比定陶还要近,只有六十余里。
此城本来就是兖州州治,几年前曹操担任兖州牧后,将州治迁到了鄄城。
昌邑至此沦为普通的郡治。
不过就算沦为了郡治,它的战略地位对曹军来说仍然十分重要。
作为昔日的郡治, 那里交通十分便利,有几条官道将兖州几乎所有县城连接起来。
更重要的是, 城中储存有大量的钱粮辎重。
拿下此城,可大大缓解曹军的后勤压力。
两天后,两路曹军细作先后赶回,将他们侦察到的敌情报知曹恪。
此时,李乾已经从家中回到位于乘氏城外的曹军大营,与曹恪在中军大帐中说事。
中军大帐中,身为曹军主将的曹恪据桉高坐,听完从昌邑那边回来的细作的汇报之后,就挥挥手,让那人退下。
而在此之前,从定陶那边回来的细作已经将他们侦察到的敌情向曹恪汇报过了。
曹恪待细作离开,这才稍稍转头,对坐在旁边席上的李乾说道:“李校尉觉得,我们下一步是打昌邑还是打定陶?”
“自然是先打昌邑。”李乾不假思索地说道。
曹恪“哦”了一声,问道:“为什么?”
“凡事得循序渐进。末将认为我军还是先取昌邑,收复整个山阳郡,并安定好后方之后, 再取定陶为好。”李乾道, “主公当初也是要求我们先取昌邑, 再夺定陶的。”
曹恪道:“可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只怕会耽误时间。吕布得知我军攻陷昌邑,为防后路被截,定会发兵守定陶,平白给我军增加攻城的难度。”
“那倒也是。”李乾道,“那以校尉之见,我军先取定陶?”
曹恪摇摇头,道:“不,我军兵分两路,同时攻打两城。”
“两座城一起打?”李乾有些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