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
这时,的卢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刘备如从云雾中起。
刘备跃过溪西,顾望东岸。他看见蔡瑁已引军赶到溪边。
蔡瑁向刘备大叫道:“刘使君,何故逃席而去?”
刘备愤怒地怒斥蔡瑁:“蔡瑁,我与汝无仇,何故相害?”
蔡瑁吞吞吐吐地对刘备说道:“我并无此心,使君休听人言。”
刘备看见蔡瑁手将要拈弓取箭,便急忙拨马望西南而去。
蔡瑁问左右之人:“是何神助此人也?”
蔡瑁方欲收军回城,只见西门内赵云引三百军赶来。他看见了,特别慌张。
原来赵云正饮酒间,忽然看见人马在动,急入内观之。他看见席上不见了刘备,大惊,出投馆舍。他听得人说蔡瑁引军望西赶去了,就火急绰枪上马,带着原带来三百军,奔出西门,正好迎着蔡瑁。
赵云急忙问蔡瑁:“蔡瑁,我主何在?”
蔡瑁对赵云说道:“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
赵云是谨细之人,不肯造次,即策马前行。遥望大溪,别无去路,他便复回马。
赵云喝问蔡瑁道:“蔡瑁,你请我主赴宴,何故引军马追来?”
蔡瑁对赵云说道:“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俱在此,我为上将,岂可不防护?”
赵云逼问蔡瑁:“你逼我主何去了?”
蔡瑁对赵云说道:“我听闻刘使君匹马出西门,到此却又不见。”
赵云惊疑不定,直来溪边看时,看见隔岸一带水迹。
赵云暗忖道:“难道说,主公连马跳过了溪去?”
然后,赵云便令三百军四散观望,并不见踪迹。他再回马时,蔡瑁已入城去了。
赵云便拿住守门军士追问,他们皆说:“刘使君飞马出西门而去。”
赵云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就急忙带着军归新野。
刘备跃马过溪,似醉如痴,心里想道:“此阔涧一跃而过,岂非天意!”
紧接着,刘备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日将沉西。正行之间,他看见一个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
刘备叹道:“我不如也!”
然后,刘备就立马观之。
牧童也停牛罢笛,熟视刘备,问刘备:“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
刘备惊问道:“你乃村僻小童,何以知我姓字!”
牧童回答刘备说道:“我本不知,因常侍我师父。有客到日,多曾说刘玄德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雌。如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
刘备问那牧童:“你师父是何人?”
那牧童回答道:“我师父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
刘备问那牧童:“你师父与谁为友?”
那小童对刘备说道:“我师父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
刘备再次问那小童:“庞德公乃庞统何人?”
那童子对刘备说道:“俩人乃是叔侄。庞德公字山民,长我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我师父五岁。有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才庞统来相访,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我师父甚爱庞统,呼之为弟。”
刘备问那童子:“你师父现在居住在何处?”
牧童遥指道:“前面林中,便是庄院。”
刘备对那牧童说道:“我正是刘玄德。你可引我去拜见你师父。”
那童子便带着刘备,行二里余,到庄前下马。入至中门,忽闻琴声甚美。
刘备让童子且休通报,侧耳听之。琴声忽住而不弹。
有一人笑而走了出来,笑道:“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偷听。”
那童子指着那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对刘备说道:“他就是我的师父水镜先生。”
刘备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他慌忙进前施礼,衣襟尚湿。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道:“公今日幸免大难!”
刘备听了水镜先生的话,惊讶不已。
那小童对水镜先生说道:“师父,此刘玄德也。”
水镜先生请刘备入草堂,分宾主坐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