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自己没中,还不兴瞧瞧热闹嘛,要能把三甲名儿记住,回去也是个谈资啊。
于是乎,在众人期盼下,很快便到阅卷日。
封存的考卷交到八位卷官手里,轮流传阅,各做评判,最终得“优”多者为佳卷。
其中最佳的十本呈给皇帝,御笔钦定一甲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李翰林便在八位卷官中。
他是满面愁容,明明是在阅卷,给旁人定“生死”,却好像自己被押赴刑场般。
宋青河的卷子,那是肯定要送到陛下案几。
他也只能在心中祈祷,好歹答得尚算过得去吧。
“好!”
这时,对面一人忽拍案叫好,引得不少同僚注视。
“高老这是见了好卷子呀,不像我这,写得什么狗屎,还贡生,我看连当童生都多余。”有人发起牢骚。
“你们都来看看,此子破题,甚为新奇,恩,就是有些太大胆,然文采非凡,叫我不给个优都觉可惜。”
高老捧着考卷,看了又看,眼里满溢惜才之情。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能写出如此好文章,便是换个破题法,仍能得佳卷。
可惜了,笔锋锐利,定然年轻气盛,方才选了条僻径。
变法变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他老人家思想开明,可不意味别人也是如此。
众人闻言心生好奇,起身凑过去一观。
只有李翰林坐着没动,他哪有心思管其余,一心要赶紧把宋青河卷子翻出。
这些卷子,乃是封名批阅,照常理是对不上号。
可谁让天子多嘴,当众询问,那他不得留个心眼嘛,收卷时特意挨到旁边,瞄了一眼。
正翻得起劲了,却听旁边有人在念。
“民以食为天……恩,俗是俗了点,倒也算不错的破题。”
“古书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嘶,哪本古书,我竟不曾一阅,可惜。”
“国当以民为根基,而民以粮为生存必须,安生之道则以质为根本,保质的前提当是诚信。恩,这几句细品来,竟觉大有深意。”
那边嘀嘀咕咕,大都看入了神。
李翰林却是立马站起,扑似得挤进人群。
耳熟啊。
他仔细看后,眉头渐渐舒展开,一张老脸笑得全是褶。
难怪陛下一见此卷,便钦点状元,当真写得好,写得妙啊!
从民生到经商,再到律法,又转回立国之根本,环环相扣,引古论今,发人深思。
最为难得的是,还把近来洪涝灾荒点出,作了些警示及预防良策。
看似写“食”,实则包罗万象,把一整个治国策都囊括其中。
复又看一遍后,李翰林越发满意,可比他刚审阅那些,好得不是一点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