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听叔父安排,来的时候,家父就说了,让我在叔父帐下听令。”
“好,过段时间,带你去南洋见识一下,你想不想去?”王牧问道。
“想去,想去!”李崇晦连连点头答应。
“最近一年,长安可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能不能给我讲一讲?”王牧点点头,温和的笑着问道。
“要说有趣的事情,就是年前有数十个番邦使者朝贡,共尊陛下为天可汗,小侄离开之时,据说陛下要在昆明池举行春猎;另外一件大事,当然就是叔父让人送到长安的大量香料,粮食。
无数粮食运送到洛阳,关中大定,百姓欣喜,陛下为非常高兴。”李崇晦介绍道。
“百姓欣喜?这话怎么说?”王牧问道。
“这都是家父说的,往年冬天关中粮价都会上涨,去年粮食到洛阳,粮价跟着就下降了,百姓自然欣喜。”李崇晦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
王牧都不知道,自己无意中一个举动,居然给关中百姓带去实惠,心里也不由有些高兴。
弄这一批粮食,可是他和冯盎商议的结果,就是为了增加岭南与姑复,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也是展现他两人的能力。
他两人弄去那么多粮食,李世民不但不会眼红,只会更加重视两人,因为换一个人,不说是否有能力弄来粮食,关键就算能弄到,也不可能献给皇帝。
李世民对于世家看得很透,当年支持他们李家争夺天下,也不过提供了三十万石粮食,后来还是他们夺了隋朝粮仓,才完全有了资本。
对于人性李世民自然也非常了解,而且看待理性,不会去赌,因为他是皇帝,做任何事情,都得三思。李世民自己感觉,做皇帝就是如履薄冰,一步都不能错,君不见前隋那么强大,不过做错几件事,偌大的天下就没了。
像王牧,冯盎这样的人,忠心与否不提,能这么支持他,就绝无仅有,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动这两个地方,反而会更加器重。
当然!王牧与冯盎,也不是没有做最坏的打算,如果李世民真要想自己掌控岭南,姑复,那么他们两家人,就会远走海外,开辟另外一处天地。
冯盎和王牧看得都很明白,岭南和姑复,连读书人都没有几个,又怎么可能去争霸天下,安心做一个臣子就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能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臣子,就是他们的追求。
“嗯,贤侄可知道,我家几个小家伙,在长安近况如何?”王牧问道。
“王家大哥在中书省当差,我爹常说,大哥不如他甚多;三郎成亲之后,也不怎么外出了,最近到没有见过。”李崇晦讲解道。
从李崇晦嘴里,王牧听出来来,这个年轻人,和自己三儿子似乎很熟悉,不过好消息是成亲之后,就没怎么出去和这些二代玩耍,可见已经成长起来了,这让他心里很是欣慰。
虽然说穿越以来,为了避免儿子发现自己这个父亲不同,尽量少交流,不过一起生活了几年,相互扶持度过,感情还是有的,能见到他们成才,心里自然高兴,尤其是有了小女儿之后,心中那股父爱,让他不时想起远方的儿女。
其实王牧并不知道,在他穿越之前,王牧每天都在为了生活忙碌,和儿女根本没有多少话说,教育皮孩子,也是干笋子炒肉为主,对女儿就更不用说了。他穿越之后,并不太想种地,反而抓笋子虫,套兔子,弄陷阱捕猎,小孩子没有那么复杂的心思,只觉得好玩,还有好吃的,所以对父亲亲近了起来。
而且王牧不打孩子,这一点是几个儿子最高兴的,至于王乐儿,零食不断,她哪里感受过如此好的父爱,可以说相当的依念。
“乐儿呢?没闯祸吧?”王牧笑了笑问道。
“没有,没有,她们懂事多了,这一年多,已经很少打人了。”李崇晦急忙摇摇头说道。
“很少!”王牧眉头一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