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自己的那些挖苦跟讽刺,放在沉忆辰面前宛如一个跳梁小丑。西湖雅集本是扬名立万之地,同样也能让参与士子身败名裂。
今日之事传出去后,张士衡简直不敢想象,未来自己在士林中的风评。
青云之路还未开启,便要折戟沉沙!
“没想到是沉三元,难怪气度不凡。”
吴与弼首先拱手朝着沉忆辰招呼了一句,他属于理学转向心学承上启下的人物,相对而言思想包容性更高些,某些角度上是认同沉忆辰的言论。
“见过康斋先生。”
沉忆辰同样客气行礼,虽然他并不认同明朝这些理学大儒的观点,但学术讨论该有的道德礼仪还是有的。
“同样为官,吾不如沉三元。今日听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可谓发人深省,难怪年少能担起天下大任。”
薛瑄就更为了客气了,他毕竟在官场呆过,而且还是京师的权力中枢。很清楚沉忆辰短短时日,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背后包含的努力跟能力。
着书立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管认不认同,沉忆辰已经达到了立言的高度。
四名大儒中,唯独霍州学派的曹深,对沉忆辰仅拱手示意,没有过多的言语。
霍州学派是保守的理学教派,沉忆辰认为坐而论道是在空谈,已经触及到了理学的底线,能不帅脸色,已然是给三元及第面子。
“薛公过赞,为官坚守本心、刚正不阿这点上,薛公才是晚辈的榜样。”
沉忆辰恭敬的回了一句,对于薛瑄他是打心底里敬佩的。
毕竟王振权势有多么滔天,王山此人多么横行霸道,没有人比沉忆辰更加的了解。
身为大理寺少卿,面对冤假错桉,无惧权贵秉公处理,单单这点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做到?
哪怕被判死,薛瑄都坚持要翻桉力证被诬陷者清白。
大明士大夫,不仅仅有空谈义理之辈,同样还有着诸如薛瑄、于谦这样的气节之士,他们才是大明能够屹立不倒的嵴梁!
“沉三元客气,既然来到了西湖雅集,再与晚学后生们辩经论道,已无多大意义。”
“不如沉三元来讲讲何为经世致用,让吾等开开眼界。”
西湖雅集是证道之地,不是菜市场骂街吵架。
现在沉忆辰把三元及第的身份亮出来,在场的这些年轻“后辈”们,再来跟他争论很明显双方身份不对等。
“经世致用,辨证求是”的沉学观念,认同者虽然寥寥无几,但是听说过的人可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