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又何解?”
旁边一人满脸疑惑,沈忆宸就算没入宗谱,但成国公如今力挺,与庶子无异,有国公靠山这还不算优势?
“成国公虽贵为国公,但勋戚武将出身,吾等乃文人士子,读卷官更是文官翘楚,真的是一家人吗?”
此名新科进士言尽于此,就面带笑容的走开了,后续话不能讲得太明白,否着会惹祸上身。
可以说明朝前中期文官集团独掌大权的最大障碍,并不是什么专权宦官,而是屹立不倒的勋戚集团。
只不过双方利益争斗没那么激烈,想要打到对面就目前局势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维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但是想要独掌大权,就必然得一步步削弱对方的力量,沈忆宸身为勋戚子弟就算走文官之道,也很难获得百分之百的信任。
文官领袖们有的选前提下,还会选择沈忆宸这个有可能背刺的“二五仔”吗?
想明白这点,很多人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之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朝堂争夺见识还是太少了。
日后得好好补上这块短板,否则在尔虞我诈的官场里面,恐怕得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下。
新科士子这边议论状元归属,朝廷文武百官那边同样也是如此。
毕竟这种三年一度的盛会,哪怕见多识广的朝官们,也很难保持局外人的状态。
成国公朱勇的儿子贵为会元,自然也是受到了众多勋戚大臣们的关注,不少人朝着他拱手道贺。
“成国公虎父无犬子,今日恐怕得开创我大明三元六首的盛举了。”
“生子当如沈忆宸,真是光耀门楣啊。”
“公爷有如此麒麟儿,真是令旁人羡慕不已!”
不单单是成国公得到了恭维,那日朱佶婚宴到场的勋戚官员们,也有不少向泰宁侯陈瀛道贺。
“泰宁侯喜得佳婿,今日定当连中三元!”
“泰宁侯择婿目光真是如炬,本侯佩服!”
“日后泰宁侯你也不用再为小女担忧了,沈忆宸此子必将前途无量。”
听到这些恭维道贺之声,成国公朱勇跟泰宁侯陈瀛都满面笑容,看来那日硬点的鸳鸯谱,还真没点错!
交谈间,朱勇把目光看向了远处的沈忆宸,眼神中满满的欣慰跟骄傲。
也许在这一刻,他摆在首位的不再是为成国公府添砖加瓦,而是父亲对于儿子成就的自豪吧。
辰时,宫门大开,文武百官先行入内,新科进士们依旧在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