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我成了大明勋戚> 156 金殿传胪(二合一加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6 金殿传胪(二合一加长)(3 / 7)

正统十二年致仕回乡,朝臣跟国子监学子足足有接近三千人为他践行,这等规模档次很多一品大员都不可得。

也算是对于他大司氏身份,最好的认可了。

望着沈忆宸再三推辞,李时勉也明白以自己的身份跟人望,继续行礼道谢下去,恐怕会造成反面效果。

于是没有再坚持,收回手道:“会元郎年纪轻轻却高风亮节,老夫深感钦佩。”

“今日沈会元来到国子监领取进士巾服,按理老夫当尽地主之谊好好道谢一番。不过考虑到明日金殿传胪马虎不得,只能遗憾作罢了。”

“来日若有时间,老夫期望能邀会元郎到国子监讲学一场,不知可否如愿?”

国子监讲学?

听到这几个字出来,全场可谓是一片哗然。

要知道国子监讲学可不是后世大学那种,随随便便请个讲师过来高谈阔论一番,什么牛牛马马只要有点小名气都能上。

古代国子监的讲学分两种,其一是自己上去讲,要达到这个标准非当朝大儒宗师不可得。

沈忆宸就算目前高中会元,也只能代表他在应试科举上的成功,并不能代表钻研儒家经典有所成就。

更何况沈忆宸过于年轻资历不够,登堂讲经论道的话,很难让人信服。

其二就是皇帝视察国子监,会安排国子监的官员讲学一场,类似于御前讲席。这种对于学识成就要求低一些,不过对于内容限制却很严格,人员安排主导权就在国子监祭酒的手中。

正统九年,也就是去年,朱祁镇视察京师国子监,李时勉为他讲解了《尚书》。因为讲得透彻清楚,让皇帝很高兴,赏赐了许多奖励。

如若不是李时勉年纪大了上疏请辞,恐怕还有升迁之喜。

由此可见,国子监讲学无论是哪一种,对于沈忆宸声望跟仕途的帮助都无比巨大。

李时勉这番举动,简直就是帮沈忆宸搭建青云梯,如何能不让在场众新科进士震惊?

“大司氏,晚生才疏学浅,恐担当不起……”

说实话,听到国子监讲学这种好事,沈忆宸也很心动。

不过他还算没有完全迷失,明白自己几斤几两,科举上成就那都是应试教育,与文学上开宗立派的讲学大相径庭。

不讲以自己目前功名,好歹还有一个才华横溢的美名。万一没讲好玩脱了,那真的是搞了一波反向操作,怕不得血亏。

“沈会元,请勿推辞,老夫这点识人眼光还是有的!”

李时勉提出让沈忆宸讲学,一方面是有报答感谢的意思,另外一方面,他也确实欣赏沈忆宸的才华。

无论是乡试、会试的文章,还是流传出来的几首诗词,无一不是名扬天下的经典佳作。

就算此等能力不足以讲经论道,当个陪讲为圣上讲学一场也足矣了,要是沈忆宸因此而得到圣上赏识,也算自己为国挖掘了一名贤臣,问心无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