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忆宸如今五魁首在身,离三元及第就只差最后一步,这种科举成绩很明显不可能是什么碌碌庸才、自嗨狂生,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性。
真正的文魁降世,掌控全场!
“陛下目光如炬,沈会元确实卓荦不凡。”
“喔,先生也是如此认为?”
王振认同自己观念,这点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皇帝开口谁敢反对?
但是王振还夸赞了沈忆宸一句,这就让朱祁镇有些意外了。
要知道王振历届殿试,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更不会直言夸赞某位考生。
沈忆宸能得到一个“卓荦不凡”的评价,属实有些看重了。
听到皇帝的反问,王振笑了笑,然后躬身回道:“奴婢看过沈会元的诗词文章,确实文采卓越,如今又看到他殿试答题行云流水,想来是有着十足把握,才会下笔如有神。”
“先生所言,倒是让朕愈发好奇沈忆宸所写内容了。”
明英宗朱祁镇与王振的私语,在宽广的奉天大殿中并不显眼,更别说让考生们听到了。
如若沈忆宸要是听到这段对话,估计得惊掉下巴,自己拒绝了王振的招揽,他还在皇帝面前帮自己说了两句好话,这个号称睚眦必报的大太监,什么时候改邪归正了?
其实并不是王振改邪归正了,而是那日在王山府邸对话后,他回去把杏榜翻了一圈,发现招揽其他新科贡士,恐怕还不如沈忆宸!
原因无他,殿内这有机会冲击状元的前十八名新科贡士,大多跟朝中文官重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绝对不可能加入阉党的。
那些出身寒门,背景清白的,对方能力底细如何,王振又来不及一一摸清楚。
招揽个抱大腿的有个屁用,自己缺这种人吗?
而且更重要的是,此时很多书呆子文人,还没有经历过官场的毒打教育,脑子圣贤书读多了一根筋。
对于王振这种专权宦官内心中极度鄙夷,要保持自己的文人风骨,甚至号称与之势不两立,这种人就更加难以招揽了。
选来选去,王振突然觉得还是沈忆宸这小子,符合自己的胃口。
有才却不迂腐,年轻却不幼稚,年少老成就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这点很多官场老油条都做不到。
并且沈忆宸这小子还明确表示了,他不会与自己为敌,也与文官集团不是一路人,这点就让王振很满意。
与其看着“敌人”扶植自己人上位,还不如扶植一个中立第三方,至少不看僧面看佛面,沈忆宸背后还站着成国公朱勇。
勋戚集团武将出身,可是与文官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有成为盟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