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提拔孙克俭到户部,简直是最明智的选择啊。
若对方完全忠心于朝廷,那孙家,就是朝廷的后备银库啊。
等什么时候户部没钱,就让孙克俭去家里走一趟,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
摇了摇头,宋公文知道这种想法不切实际。
但心里可以肯定的是。
有孙克俭在,未来户部事情会好办很多。
就比如此次的互市,没有对方出钱,很难做成。
旋即,他继续道:“互市的问题解决了,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所说的海上贸易又是什么?”
宋公文能明白一些,可具体的,还是要对方进行解答。
“这海上贸易呢,说起来也很简单,也可以称之为海运。”
孙克俭一笑,继续道:“众所周知,我大魏位于东方大陆,而在之外,就是大海,我翻阅过很多资料,其实在那大海另一头,也有一些国家,有的近,有的远。”
“远的先不说,就说近的,这些国家与我们大魏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就是,那些国家其实有许多我们没有的东西。”
“而我们也有他们没有的东西,这代表什么呢?商机!”
随后,他继续道:“之前下官在家里,看到过一本已经过世的族老记录,这位族老走过许多的地方,见识过许多的东西,也曾和其他国家做过生意,比如丝绸,深受那些国家的喜欢。”
“打个比方,一尺品相好的丝绸,在大魏可以买一两银子,而如果放在那些国家,就十两,甚至有些国家,直接用金子进行交易。”
“您想想,如果我们大魏,可以和这些国家进行交易,那能赚多少钱呢?”
宋公文的确读过很多书,但对于这方面还是不了解的。
可对于孙克俭的话,他完全能听得懂。
一但能做成这件事情。
那对于大魏财政而言,简直就是质的飞跃。
只是他又忍不住皱起眉头,道:“那这与海运,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与周边国家的交易,早在昭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只是量少,以及时间太长,所以影响不大而已。
“因为想要前往那些国家,如果是从陆上走,不仅时间长,而且还需要翻山越岭,极为不放面,别说人,就算是马都承受不住。”
孙克俭道:“可如果用船的话,那就不同,遇上好的时候,时间可以直接省下三分之一。”
“且下官之前也打听过,我大魏打造的海船,可以抗住一些小的风浪。”
“且海船吃水深,意味着运送的货物也就更多。”
“即便只是来去一趟,那至少也是几十万两白银的利润。”
宋公文算是彻底明白了。
对方是想要用海运,来代替陆地上的交易方式。
而陆上运货,必须要用的马匹和骆驼,可这样一来,运送的货物就少,加上长途跋涉,路上会出现很多,比如贼寇、比如天气恶劣,非常不稳定。
可若是换在海上,确实更方便,好处也更大。
宋公文并不是什么迂腐之人。
自然明白其中的意义。
一但与那些国家,彻底开始了交易,那必然会拓宽整个大魏财政收入路子。
几乎可以说,是百利无一害啊!
“好啊好啊。”
思绪至此,宋公文不由开始感叹,眼中带着兴奋之色,望向孙克俭,道:“你这个主意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啊?真的太好了,只要能稳定下来,那我大魏以后,再也不愁银子用了。”
“阁老谬赞了。”孙克俭闻言,继续道:“而且,海上贸易一但能做成,咱们也能让商人参与进来,让他们去其他的一些国家做生意,然后,咱们在这个条件上,增加海税。”
“到后期,朝廷主要掌握最主要的货物的交易就可以,其他的,都能够放手。”
“又能赚其他国家的钱,又能赚商人的钱,总之,好处多多啊。”
此刻,孙克俭很开心。
因为在家族做的那些生意,在其看来都不算什么。
再厉害又能如何呢?无非是富可敌国而已。
只有朝廷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生意,那才是大头,一趟几十上百万两白银,以后甚至还更多。
能不能赚钱无所谓,主要是享受这个过程。让所有人看看,谁说自己没这方面的天赋?我孙克俭做的,可是诸国的生意,谁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