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对于这个任命都不理解,且抱着怀疑的态度。
他们觉得,即便高阳国不过是大魏的附属。
但怎么也是一个国家。
这些年来的国力也算不错。
若真要开启大战,怎么也应该派一个不错的将领前往吧?
现在,居然让一个乳臭未干、且在每个人眼中都是纨绔的少年去。
这仗要怎么打啊?
不过,对于朝廷向高阳国开启大战的事情,百姓是偏向于支持的,因为兵部传出的消息中,也述说了此次开战的理由。
在很多百姓的眼中,高阳国不过是附属国,这些年来不知受到过大魏的帮助。
现在居然趁着北境局势混乱,想要敲竹竿,自然每个人都义愤填膺。
认为一定要给个教训,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中原之主。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虽然不满宋鸿志的任命。
但心里还是期待他能打赢的。
至于朝廷官员。
尤其是御史台的言官们。
却又觉得该是上折子的时候了。
认为宋鸿志,不适合作为辽镇指挥使,还直接节制五万兵马。
要知道,当初老侯爷之子,前镇北大将军,也是从一小卒做上来的。
现在这小国舅爷,凭什么直接主导朝廷与高阳国之战。
甚至有些御史,更是讲话说的非常严重。
说什么本来此战是必胜的,可让宋鸿志去,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不过,其中有一部分御史觉得上了折子也没用。
你看近段时间以来。
陛下哪次听了御史台的谏言?
当然,作为御史台的官员,存在感还是要体现的,这也是他们的职责,至于陛下听不听,那就与他们无关了。
就如此,一道道奏折,再一次涌入内阁,飘向御书房。
不过最终,还是放在了赵灵瑛的桌子之上。
此刻的瑛贵妃也相当无语。
从自己接管奏折以来。
大事没几件。
可这弹劾的奏折,几乎是每天都有。
而且大多数,全部都是针对宋家父子的。
赵灵瑛能怎么办呢?
只能继续批阅呗。
“娘娘,陛下为什么突然要任命小国舅爷为辽镇指挥使啊?”
景德宫之中,站在旁边研磨的翠果问道,显然对此也是相当不理解。
“我哪知道?”赵灵瑛闻言,叹了口气:“陛下的心思太深了,以前我还能理解,现在,也只能猜个大概。”
她这是实话,之前自己那位陛下,做出的某些决定,经过仔细思考后,确实能想清楚。
因为赵灵瑛觉得,百变不离其宗,陛下是帝王,就应该以帝王的角度去想。
比如提拔宋公文、比如推行变法等等。
但对于王守元这样的强硬士族派。
居然也直接给了个两江巡察使的官职。
最初,看上去似乎是为了安抚士族,但仔细想想,还想也不对劲。
尤其是这一次,关于宋鸿志的任命。
她看不懂。
并且大为震撼。
即便陛下想要培养这位小国舅爷,可也需要时间吧?
可对方才入御前营多久,连一点领军的经验都没有,现在居然直接成为辽镇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