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礼部尚书的话,乃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不是危言耸听。
连站在一旁的张正明也是紧蹙眉头。
知道如果再开启战端,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事情。
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大魏的国库,很难支撑两线作战,即便手下大军足够,但没有钱,也就动不了。
所以他虽然没有说话,可显然就是倾向于最好不要开启大战。
“不开战,难道就让高阳国如此折辱我大魏吗?”
魏云弈转过头,当即道:“我大魏,既然是中原之主,必然要显示出相应的威严和态度,不然何以服众?”
“再说,高阳不过蕞尔小国而已,对付他,辽东出五六万兵马已经足够了。”
“至于那些为北境预备的驻军,根本就不需要动,影响不了大局!”
此刻,魏云弈所思考的事情只有两件。
其一,直接发起大战,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
经历此战之后,高阳和大魏,势必会反目成仇,那之后的全面交流,完全就不要想了。
如此,便可以在这方面,完全抑制大魏的气运增长。
其二,就是发动战争,最是耗费钱财了和国力了。
君不见穷兵黩武,看似打了一场场大胜仗,可国力却每况愈下。
同时他也清楚,现在的大魏国库,很难支撑的起两线作战,即便能,但等打完后,也完全空了。
当然,魏云弈发动战争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料定,以高阳国现在的国力,根本就打不赢大魏,除非对方倾尽举国之力,才有可能抵挡住大魏的攻势,但高阳国没这个胆子。
所以才会说,让辽东出五六万兵马就足够了。
因为他所想的事情非常简单。
就是让辽东战事,进入一种相互拉扯的局面。
一来,能够继续消耗国力,二来,相互之间不敢轻易直接开始大战,避免了各种损失。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辽东的五六万兵马,能够战胜高阳国。
只是魏云弈觉得,这个可能性太低了,首先一点就是,辽东驻军的整体实力,比不过北境驻军,还有高阳怎么说也是一个国家,凑出二三十万大军,也没什么问题。
魏云弈不相信,在五比一,甚至六比一的情况下,大魏还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