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大唐里正> 210、经年未见泪湿襟,不料风云已再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0、经年未见泪湿襟,不料风云已再起(3 / 4)

赵金玉叹了口气,与赵正出了祠堂,道:“圣人的心思,我亦不懂。不过还真让元良说对了,我岳丈郑相亲口与我说,圣人打算让元良留在长安,修兴庆宫。”

赵正气乐了,“这是从何说起?修兴庆宫是工部的事,我一个武将,修得哪门子宫殿?工部那一票尚书、侍郎呢?死绝了?”

“并不让你动手,只是让你主持。”赵金玉道:“要怪,就怪你当初留下了筑城图。”

“可那是平凉的筑城图,与大内怎能相提并论?”

“这不过只是个借口,圣人不在意你是要修平凉还是什么宫城。他要的是个由头。”

“怎么讲?”赵正一时迷了,这操作怎么看怎么也像是在打压他。赵金玉端着手,“啧”了一声,“这是皇后的意思。林相上元节便已知会了我,要弹劾你在安西六大罪状。御史台首当其冲,后日朝会我亦会上表弹劾。元良,你做好准备。”

“六大罪状?”赵正顿时惊了,竟不知自己在安西如此罪大恶极。他看着赵金玉,想从他脸上弄明白是怎么个情况。赵金玉却摇了摇头,道:“此事说来话长,元良你也千万莫要怪我。等你入了朝堂,便能渐知其中分晓。阿爷临走前也嘱咐与我,大局为重。你我不能意气用事。眼下莫看朝堂中郑相一人把持,但其实暗地里风起云涌,不好相与。元良,属于你我的大战才刚刚开始。”

赵正信任赵金玉,便如同他信任赵吉利赵大柱。只是这经年未见,面前的赵金玉似乎已是换了一个人般,比之在平凉时的单纯,眉眼间隐隐已有了一丝稳重,还有一些……阴鸷。

如同看见了年轻时的安郡王赵末。

大概也是因为莫须有的六大罪状,朝廷才迟迟没有给赵正下授实职。内里的黑幕赵正如今看不明白,赵金玉也并未明说。但赵正知道,这大概又是安郡王留下的遗策。他出手,走的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算算日子,安郡王病逝之时,恰好便是赵正回到凉州不到半月。

当真有这个可能。

赵正摇了摇头,方才在灵堂内才升起的好感,顿时烟消云散。

“走,朝堂事,朝堂议。此时做兄弟的,该是为兄长接风洗尘。无论怎么说,元良到了长安,便是金玉的贵客。喝酒去!”赵金玉收起了脸上的神色,拉着赵正去往了后院。

达念是女卷,入不得祠堂。于是便在郑氏的招待下,在内院等候。赵琳儿去喊平凉子侄,他们如今都在国子监里日夜攻读,女娘们则有专门的别院伺候,已是开始学宫中礼仪,琴棋书画、女红刺绣。安郡王以宗室子侄待之,对他们寄予厚望。

赵金玉陪着赵正才喝了几碗酒,便见一群少年男女,乌鸦一般叽叽喳喳聒噪地涌了进来。当先一个少年郎,面如冠玉,美目清秀,见着赵正匆忙施礼,便扑了上来。

“元良兄长!”

赵正仔细打量,便想起从前带着平凉乡亲下河捞鱼之时,有这么一个羸弱的身影,流着鼻涕,穿着草鞋,与伙伴们合力抬着一筐鱼,奋力地往堤坝上爬的情景。

“怂娃?”

那少年便连连点头,“兄长记得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