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他真的早就有了决断,唯独他自己还在犹犹豫豫。
他不该是这般优柔寡断之人。
殷鞅定下心神,露出笑:“多谢墨老开解,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各国的暗流涌动中,殷鞅的即位仪式如期到来。
皎皎没有去看,却通过泉衣知道了那一日的盛况。
泉衣说,那一日他穿着祭祀的王服,头戴冕旒,腰戴鞶革美玉,享万民伏拜。
数万殷人跪倒在他面前,齐声高呼数遍“国君万寿,天佑殷人”,声音响彻云霄,场面震撼无比。
凤凰神像立于祭坛之上,火光照映间,他端坐在高位之上,当真仿佛神明。
礼成后,人们被获准仰头去看他,每个人的眼神都是信任而崇拜的。
他们看他,和看神明没什么两样。
皎皎想象着那样的画面,说不出话来。
当泉衣提及人们伏倒在他面前喊的祝辞,她更是沉默。
国君万寿,天佑殷人。
若神医说的是真的,他只有十年好活,哪里来的万寿?
至于天佑殷人,如今更是说不准。越国未灭,三国会盟中他又归回五座城池,现在的这个殷国,和书里那个气势汹汹的西北霸主全然不同。
更何况……他还说不会与郑国王姬结亲。
那可是女主角,身后代表的是姜王室和郑王的支持。皎皎最近几日回想剧情,觉得原书中的殷鞅之所以无人可挡,或许和这位郑国王姬的身份也有关系。
殷人势不可挡,其他国家之所以拿他没办法,和姜王室的纵容也有关。
一国太强,其他国家对付它,最好的说法就是替姜王室“清君侧”。可若殷人有了姜王室的支持,这个说法便行不太通。
眼下殷鞅不知为何没有如同书里那样打算娶郑国王姬,既然这样,姜王室还会把殷鞅视作自己人吗?
在这种情况下,殷人崛起,不仅要面临被其他国家讨伐的危险,更有被姜王室冠上乱臣贼子的可能。
皎皎抿唇不语。